立即下單

日本茶室與茶庭+茶流風尚:中式茶空間設計(共2冊)
NT$ 1550  

日本茶室與茶庭+茶流風尚:中式茶空間設計(共2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出版社: 機械工業出版社

ISBN:9787111634683

版次: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19-10-01

用紙:膠版紙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茶道及茶道建築研究與設計人員,對茶道有興趣的讀者

茶事丨茶師丨茶室丨茶世 溯源茶匠風格流派 解析茶庭建造細節

知禪丨知茶丨知築丨知園 帶您探索茶道建築深層美學

內容簡介

  《日本茶室與茶庭》內容包括:日本茶道概說,茶室、茶庭概說,茶道師匠與流派,茶室建築,茶庭,茶室與茶庭實例分析6章內容。 日本茶室在建築和造園方面有獨到之處,許多處理手法直接借鑒到建築與景觀設計中,對現代建築設計及美學有較大影響。 但僅從表面觀察而不對細節進行剖析的話,茶室的內涵很容易被忽略。 《日本茶室與茶庭》聚焦於茶室在建築及造園的細節,並試圖透過研究這些細節的背後原因,達到對茶室的深入掌握與理解。

  《日本茶室與茶庭》不僅為相關研究與設計人員提供參考資料,也供對茶道有興趣的讀者學習參考。

目錄

第1章 日本茶道概說 001

11 從茶事了解茶道 001

12 中國茶與日本茶 011

13 茶道的緣起 015

第2章 茶室、茶庭概說 018

21 茶室、茶庭的出現 018

22 茶室概要 021

23 茶庭概要 023

第3章 茶道師匠與流派 025

第4章 茶室建築 041

41 從寢殿造到書院造到茶室 041

42 茶室的平面形式 047

43 茶室的構造特徵 053


VI

第5章 茶庭 078

51 平安時代的庭園 079

52 平安時代的造園手法 082

53 茶庭的格局與造園要旨 084

第6章 茶室與茶庭實例分析 090

61 武者小路千家之半寶庵 090

62 表千家之不審庵 092

63 堀內流之長生庵 096

64 表千家之道安茶席 098

65 慈光院內高林庵 100

66 西行庵內皆如庵 102

67 裏千家之今日庵 106

68 妙喜庵內待庵 110

69 有樂苑內如庵 113

610 桂離宮松琴亭內茶席 116

611  聚光院內茶席「閒隱」120

612 藪內流之燕庵 122

613 高台寺內遺芳庵 125

614 高山寺內遺香庵 128

615 飛雲閣之憶昔亭 132

616 裏千家之又隱 134

後記 137

參考文獻 139


前言/序言

對於研究中國的建築、造園、歷史及文化的人來說,研究日本茶室也許有更多一層意義。 大多數西方人士開始認識茶道是透過日本文化大家岡倉天心在二十世紀初用英文寫的一本小書《說茶》(TheBook of Tea)。 書中說「日本的茶道是傳承了中國唐朝及宋朝文化的結果,然而遺憾的是隨後宋朝的文化在中國被徹底鏟滅了」。 這種說法或許有些偏執,但也並非沒有根據,例如在宋以後的中國書籍中對宋朝曾經流行過的「抹茶」的製作、飲用方法等已經找不到記載,但在日本不但有許多詳細記載 而且是數百年來茶道流儀的核心內容。 對於中國學者來說,借助於日本文化現象把握、研究中國元朝以前的文化的確顯得有些“無奈”,但從通過這種途徑所得到的收穫來看,仍然是相當值得的。 類似情形在歷史上其實頗有先例:西方對亞里斯多德等文化先賢的了解大多是透過阿拉伯人的著作。 對茶室的研究無疑對了解中國宋朝及以前的建築、庭園的各方面特徵,特別是審美格調,具有重要意義。

除上述幾方面以外,茶室在建築、造園技術方面也有很多獨到之處和深厚的積累,許多具體處理手法被直接借鑒到日本其他領域的建築與景觀營造中。 特別是自十九世紀末以來,茶室及茶道庭園開始受到西方建築界的高度關注甚至推崇,對現代建築設計及美學有著不可取代的影響。

從建築史研究的現況來看,我國對外國建築現象的研究基本上是「概括性」的,與一些已開發國家相比,對於「細節」的把握很少。 就像在相關書籍中常看到的:「某某教堂屬於羅馬風格建築」「哥德式建築的主要特徵是其採用了肋拱和飛券」或「步移景異是蘇州某某園林的 主要成景方法」等。 這種概念歸類的方式對於初學者或準備考試的人來說可能比較實用,但對於專業人士來說沒什麼價值。 特別是對於茶室來說,如果光從表面觀察而不對細節進行剖析的話,基本上看不出有什麼特別的,其內涵很容易被忽略。 其實到目前為止,國內對茶室的研究(除極少數茶道的研究著作之外)基本上就是這個水平:認為茶室(包括茶庭)是中國園林建築的日本變種,稱讚茶庭如何充滿禪意,茶室的 門窗及用具如何雅緻,茶室和露地如何侘寂等而已。

本書聚焦於茶室在建築及造園方面的細節並透過探究左右這些細節的背後原因達到對茶室的客觀把握和理解。 其角色除為相關專業研究提供參考資料以外,對茶室及茶庭抱持興趣的人士也可能具有參考價值。


茶流風尚(中式茶空間設計)

作者:編者:常辰//孟嬌|責編:李宣敏

ISBN號:9787111651048

出版社:機械工業出版社

印次:1

開本:32開

頁數:287

出版時間:2020-05-01

印刷時間:2020-05-01

版次:1

內容介紹

本書首先向讀者介紹了中國茶文化,繼而引出有關茶空間設計要素的概述,配合茶空間的實景案例,使讀者逐步了解茶空間的設計理念和設計過程,加深對茶空間設計的理解與思考 。 本書主要內容包括中國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茶空間的起源與發展方向、中式茶空間的設計元素、中式茶空間在設計中所遵循的原則、實景案例。 本書採用從理論向案例過渡的編寫形式,理論內容豐富且淺顯易懂,案例新穎時尚,可作為室內設計師、設計院校師生、茶室經營者及相關從業者、喜歡茶文化的大眾讀者參考 使用。

目錄

前言

引言

壹 中國茶文化的起源與發展

     1.1 茶文化的意義

     1.2 茶文化的起源及演進歷史

     1.3 茶葉的主要品類及產區

貳 茶空間的起源與發展方向

     2.1 茶空間的起源

     2.2 茶空間的發展

     2.3 茶空間的未來

叁 中式茶空間的設計元素

     3.1 色彩

     3.2 燈具

     3.3 茶桌

     3.4 茶具

     3.5 屏風

     3.6 軟裝藏品

肆 中式茶空間在設計中所遵循的原則

     4.1 空間佈局的合理性

     4.2 室內外關係的統一性

     4.3 空間的開放性和私密性

     4.4 整體風格的協調性

     4.5 空間氛圍的舒適性

     4.6 空間蘊含的文化性

伍 結語

案例賞析

     市井茶舍

         觀賞茶庭

         曲廊院

         茶院

         器約茶室

         石結帳茶鋪

         TEA MASTER一代大師

         草木茶舍

         敘品茶事

         真水禪緣

     都市茶館

         絕塵天下茶舍

         日生歡喜茶室

         禪之境

         身臨其境

         水之境

         信陽小館

         靜潤茶舍

         菁皇茗茶會所

         茗悅天下

         棲茶會所

         溪雲茶會所

         小悅居

     園林茶社

         桃花源

         藍城·聽藍茶空間

         無界西溪茶室

         江濱茶會所

         廷泰茶空間

         深圳香蜜湖茶會

         禪溪茶館

         青甌園

         久物集

索引

日本茶室與茶庭+茶流風尚:中式茶空間設計(共2冊)
NT$155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