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無用之美 +書法課(共2冊) 50餘幅清雅水墨畫 以傳統美學關照當下生活,找到人生得自在的法門
NT$ 1595  

無用之美 +書法課(共2冊) 50餘幅清雅水墨畫 以傳統美學關照當下生活,找到人生得自在的法門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無用之美


作  者:林曦 著


出 版 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3年05月01日


頁  數:304


裝  幀:平裝


ISBN:9787530222959


主編推薦

  “我們蕞重要的作品,應該是生活吧。”本書送給所有熱愛生活、有向美之心的人。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柴米油鹽,而濡養人心的往往是無用之美。本書是水墨畫家林曦關於美與生活的代表作。它以傳統美學關照當下生活,找到人生“得自在”的法門,發現充盈生活的打開方式。

她描繪的不只是紙上那......

目錄

●序

天下晴空一羽毛

無用之美

“無用”的藝術,甜的人生

無用之美3

美育關於快樂的人生17

筆墨遊戲31

愛藝術的小朋友,讓我助你一臂之力47

“門外漢”如何看懂藝術? 63

手藝人的快樂

最可靠的快樂

獨善其身的準則73

半如兒女半風雲——齊白石的匠心與天真85

文墨可愛103

看海棠的閒情逸致123

手忙心閒139

功夫與才藝159

境界的轉化與提升:答案在練習裡173

盡心於尋常事中

關於幸福,最快的那條路

如何平衡工作與樂趣189

開卷如何才能有益203

在人際是非的世界裡得自在211

信仰的幫助219

分歧永存,我們想成為怎樣的孩子和父母? 231

你為愛做了什麼? 247

今夜讓我們少談一些高遠的志向,來多吃一些好吃的吧265

提問林曦283

林曦的提問295

內容簡介

她是水墨畫家林曦。

她從小就知道,畫畫是自己要做一輩子的事。

她描繪的不只是紙上那件作品,生活是被當作藝術生涯中蕞重要的作品在用功對待。畫畫,習字,讀書,寫作,教學,設計美衣美物,烹飪一日三餐,都是美的精進與實現。在她創辦的暄桐教室裡,十年如一日地教授美的課程,不急不慢,已桃李天下。

她把自己的生活,過成了“無用”但豐盈的美學。

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是柴米油鹽,而濡養人心的常常是無用之美。 “無用之美”不只是一個概念,只有真正溫潤了我們的生活,才是那令人安心,可以為此付出和倚仗的存在。願我們都擁有心靈的甘甜,即便身在一生的功課和負荷中,那些由衷的熱情和滿足,也會讓人覺得不枉此生,不虛此行。

作者簡介

林曦 著


  水墨藝術家,1983年生於重慶,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暄桐教室的創辦人與授課老師,山林曦照與暄桐文房的品牌主理人。


致力於中國傳統藝術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轉譯與傳播,認為學習傳統的重要意義在於啟發當下。


已出版作品《書法課》《寫字愛生活》《與書法相伴的生活》《只生歡喜不生愁》《花與童》。

精彩文摘:

無用之美 用心靈的舌頭,去品嚐真實的甜蜜 另一條路 我在中央美術學院讀書的時候,當代水墨這個概念 紅火。畫面脫離了傳統的詩書畫印的形式,大多是古代筆墨世界裡不曾出現的關於現實與當下的表達,也不乏來自表現主義的誇張和變形的呈現。

     中國傳統水墨這種 古典的形式,如何融入潮流, 當代, 入時,是當時大家關心的問題。

     我的畫面通常比較乾淨,喜歡畫的題材多是小花、小物、小孩兒。老師曾中肯建議,要敢於“臟”一些、大膽一些、潑辣一些。也依言嘗試。但一些時間下來,雖然手頭上有了些功夫,嘗試過不少風格和題材,但覺得那些已經獲得了成功和叫好的內容、樣式,不是自己要畫的東西。

     雖然我參加的所有展覽幾乎都以“當代水墨”為名,但從小臨著八大、石濤、齊白石、張大千長大,自覺與這種傳統的詩書畫印 的樣式 為親近,於是在眼下的大環境和語境中,有些不知道方向在哪裡。那是我當時一個很大的困惑,我該怎樣畫?在一個畫展上,我認識了畫家彭薇老師,我向她請教了我的問題。

     她說:“你知道嗎,我們比較容易陷入一個橫向的比較系統,就是去看當下 時髦、 、 、 被人稱道的那些樣式,然後總是希望去模仿這些樣式,而不顧自己究竟是怎樣的。”她認為,其實我們都忘了還有另外的路,比如一條縱向的道路 —傳統,我們也可以轉頭去到那裡,去向古人學習,和他們相比。

     就是這樣一句話,解開了我當時的心結。我至今仍然 感謝她讓我的思路變得清晰,不再陷滯在一個標準中纏鬥和求解。

     我喜歡詩書畫印的傳統樣式,喜歡近處的日常,喜歡乾淨又美麗的畫面。那是我熟悉而親近的東西,不必苦思冥想如何才能出奇制勝,而是自然流露。我想,其中的表達,即便只是無數畫面中很小的一角,也會因為我的真誠而具有生機的光彩。

     心中的一束光 學畫畫,從技術的角度,需要實踐和足夠的時間積累。但我想其中 核心的不是技巧,而是先要知道,自己想畫什麼。

     簡單的方法,就是感受我們會被什麼吸引,是什麼令我們的眼睛發亮,然後去畫。當發現因為技術的限制,我們畫不出來自己想畫的東西時,就去學習。但永遠不要學了一堆技巧,做了許多的規劃,到頭來卻不知道該畫些什麼,或者只是被一些厲害的東西或流行所裹挾。

     後來我畫了很多文房器物,都是我 喜歡的也是日常相伴的東西,筆山、佛手、書本、香爐。我還畫了很多小朋友,畫他們的桃子臉,以及或專注或茫然的表情,我太喜歡它們了,眼睛太容易捕捉到它們。我還畫過一套撲克牌,致敬我喜歡的明代畫家陳洪綬。他畫在牌上的是水滸人物,我畫的都是小小的東西,太湖石、麒麟、小鳥、祥雲…… 其中很深的體會就是,那種感覺有點像我在一個光線很暗的地方,看不清楚周圍和 遠的地方,但有一束光打在面前,它吸引著我,讓我可以往前走。

     我也曾經收到過很多的建議和意見,你應該這樣,你應該那樣,怎麼樣才 容易火,但 令我決定畫什麼的,永遠是心中的這一束光。

     所有愛藝術的人,應該都很愛那個單純的感覺——像小孩子一樣,被一些東西吸引著。

     那不是一種由邏輯系統推理而來的東西,不是說邏輯推理不好,而是要知道,生命裡有些東西是無法“科學”和“理性”化的。比如,我們為什麼來到這個世界上,我們為什麼會喜歡一些東西,為什麼見到一些人會覺得一見如故—有太多重要的事情,其實還沒有 答案,但本質而純淨,充滿著力量。

     我們所處的自然,能量遠遠大於人工可揣測和操縱的。所以我傾向於放下和臣服,放棄權衡和算計,多一些感受和行動。這大概需要一種膽識,即能承擔一些壓力、跨過一些功利得失。至少在我的體驗中,當跨過了得失、向那一束光縱身投入時,老天爺往往會給你很多的支持。

     就像稻盛和夫所說,當我們進入全身心的專注狀態,相關的事物會主動向我們發出正確行事的引導,而我們只須依計行事即可。

書法課


作  者:林曦 著 林曦 編


出 版 社: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12月01日


頁  數:375


裝  幀:平裝


ISBN:9787530221037


主編推薦

藝術家陳丹青長文做序,作家馮唐、十年砍柴誠摯推薦。

書畫家林曦十年成人書法教學,首次成書分享。

全面呈現學習書法的方法,將“心手相應,知行合一”的理念貫穿於始終,從運筆技巧、學習步驟、到心態調整、欣賞方法,為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實踐的可能。

經由書法,親近傳統文化,欣賞萬千筆墨,打開一個嶄新的世界。

書法不只是寫字,它是一個系統,以傳統文化為根基,通過技藝的修習,磨煉心性、意志,幫助我......

目錄

●序 書畫的活水

旁看林曦女士的教席/陳丹青

自序 禮物

第一章 遠不只是寫字的書法

不只是寫字

一、最初的心流體驗

二、文心與留餘

延伸閱讀:暄桐的初心

三、功夫:不速成的養成

四、將它看作一棵老樹

五、一種臣服

思考題:回憶你的專注體驗

第二章 從拿起一支毛筆開始

從拿起一支毛筆開始

一、姿勢

二、執筆

三、書寫工具

毛筆

延伸閱讀:書家和毛筆

毛氈

筆洗

紙鎮

筆山

印章

吸水紙

四、生長

延伸閱讀:文人的用心

作業:給自己佈置一張書桌

第三章 三月積糧

靜心,備糧,去開始

一、真好,你是零基礎

二、先升級,從藝術的角度

三、不受情緒的影響

四、重要的作品感

五、在對的方法裡,下苦功夫

六、將書法學習看作一個系統

七、暄桐的三個原則

思考題:為自己而學的事

第四章 墨田耕耘

墨田耕耘

一、面對和等待:關於臨帖

二、眼高手低:看和寫

三、寫下你的第一筆:用鋒的“秘密”

四、點畫與結構

五、流動的筆勢

六、以自己為中心:用“三本書”養出神采

延伸閱讀:簡單的靜坐方式參考

七、如何選帖與臨帖

作業:從完整的一筆試起來

第五章 長路做伴

我們該如何走下去

一、甘苦為常

二、創作的路途

三、熟後求生

作業:日課打卡

第六章 如何看懂一張字

四層的蛋糕

一、第一層:人文

二、第二層:傳統

三、第三層:藝術

四、第四層:技巧

延伸閱讀:觀展的一些方法建議

作業:從《韭花帖》開始,讀懂一張字

進階小課堂

一、書法生長簡史

二、書體與字體

三、五種代表性書體簡介

四、書寫時的筆順

五、書寫方向

六、繁體和簡體

七、暄桐教室基礎學習階段碑帖臨習建議(51 帖)

八、傳統書畫常見的創作形式

九、創作一幅書法作品的基本參考建議

結語 寫字是一生的事

附錄一 重點內容索引

附錄二 常用簡繁體、異體字對照參考表

關於暄桐教室

內容簡介

書畫家林曦從自己十年來面向零基礎成年人的教學經驗出發,將多年來對於書法的認識、思考、體悟凝練成書。 《書法課》全面呈現了學習書法的方法,將“心手相應,知行合一”的理念貫穿於始終,涵蓋具體技藝的練習、學習的步驟、功夫的積累與精進、學習心態的調整落定、書法的內涵與意義、藝術欣賞的方法等方面。為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實踐的可能。書法是一門傳統藝術,更是文心的修煉與養成。學習書法,不只是為了把字寫好,而且要經由它、經由專注自律的日課精進,在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往來交流中,學習為人的修養、風骨和趣味,學習欣賞萬千筆墨,欣賞這難得的抽象之美,去到更為細微及更為遠大的世界,讓自己更快樂。

自序  


教書法,或者說我以書法作為教學的主線,與大家分享傳統文化與審美這件事,轉眼就十年了。在這些時間裡,除瞭如上所說的關於怎麼幫助大家好好學習的探索和實踐,


以及如何把字寫好的思考與嘗試,更多時候我在琢磨的是,寫字到底能為我們帶來什麼?


隨著教學經驗的積累,我越發覺得,對大多數人來說,這個事情可能比某一項具體的臨帖技術、某一種筆法之類的更為重要,並且也是“我們為什


麼要寫字”這件事背後本質的原因和追求。


對我而言,書法有著不同的意義。書法是一把鑰匙,可以幫助我們打開傳統文化的那扇大門,去向古人學習,也與古人做朋友;書法也是一面鏡子,在不同的階段,我們對於它的書寫和理解,可以記錄和映照出那個階段中自己的面貌和變化;書法還是一門語言,我們經由它獲得了一種新的表達方式,可以將心中所感,通過筆墨來呈現與抒散,古來文人莫不如此,這本身就是一種莫大的樂趣和意義;重要的,書法是一門功夫,功夫除了對於技藝的磨煉,還有向內的修為的需求,它在於知行合一,從技藝到生活,是一種水漲船高式的的進步。


書法有很多價值,其中讓我為珍視的一樣是“欣賞”。


在學書法的時候,我們很容易把全部精力投入到怎麼把字寫好上,看到一張字,會想它上面有什麼東西是可以為我所用的,這是一種常見的學習心態。與此並行的還有另外一條路,就是將書寫作為一種欣賞的方法,通過臨摹去看懂和親近更多的東西。


也可以說,一種態度是為寫得更好而學習古人,另一種態度是為了同古人交朋友、穿越時空與他們印心而進行學習和書寫。


在暄桐教室,每次教到草書時,我會先教草字的識讀,同學們總會驚訝於“草書原來完全是另外一種字”這件事。大家好像又回到了還不識字的學童時期,開始學習一個新的東西,津津有味地交流,彼此考試。學習到一定階段,我也總會收到來自同學的分享,比如有同學說,去博物館看書法展覽時突然發現,不知道什麼時候,過去天書一樣的草書,自


己已經讀得出來了。


那樣的快樂我很難形容。它一方面在於,從不會到會,我陪伴和見證了這樣的進步;另一方面便是這種開啟本身:世界是一塊一塊的拼圖,我們的手裡拿住了幾塊,但更多是隱藏著的,然後經過努力,


有一塊新的拼圖突然顯現出來,於是世界向我們展現出了新的樣貌。


曾經看過一段影像,一個天生失聰的小嬰兒,醫生給他戴上了助聽器,他次聽到媽媽的聲音時臉上綻開了一種驚喜又茫然的表情,每每想起來,都很感動。我們也是一樣,世界那麼廣大深遠,我們也會期待看見更多,於是藉助著技藝的長進,一塊塊幕布被拉開,那些原本隱藏的風景便突然向我們敞開了。


人在天地間,多獨立,多渺小,完全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裡時,很難快樂。所以我們總是在尋找知音,也在讀詩、讀字、讀畫的時候,與時空那頭的人們心心相印著。實際上,時空那麼浩瀚,我們所經歷的早已有人一一走過,所以王羲之才會在《蘭亭序》裡說,未來看到這篇文字的人,也會和我有一樣的感受吧。其實,我們的一顰一笑,心頭的每個嘆息,都有知音在,只是需要學習和掌握一些能力和語言系統,去找到他們,開始對話,向他們學習,也讓他們會與我們當下的感受相應和。


當我們面對一張字,從一開始看個熱鬧,到懂得了書寫者在做什麼、想要說什麼的時候,當彼此的心靈在同一個頻率上振動的時候,我想,這樣的快樂要遠遠大於單純地掌握一門技能。或者說,我們學習一種技能,初衷便是為了更好地傾聽和欣賞這個世界。所以,書法是一把鑰匙,我們學習它,不只是為了寫好字,而是要經由它去往更遠大也更細微的地方,


讓自己更快樂。


古人說到學習的時候,“遊於藝”是個很重要的態度,就是要有一種遊戲的、賞玩的心態。說到遊戲,大家可能會覺得不認真,但其實遊戲的時候認真了,因為不會太在意得失,不會太當真,人可以更單純地投入其中,少有實際、功利的負擔。這樣的狀態反而容易帶來超過預期的收穫,如果可以在學習寫字、學習藝術的時候擁有這種輕盈的態度,日後便也可以以它應對


人生中的其他很多時刻,尤其是在人生長途中,那些跋涉得有些辛苦的時刻。


如果我們會“欣賞”,能夠用一種遊戲、欣賞的態度去看待人生,人生也就多了一重可能性。比如,那些原本心裡覺得“過不去”的坎兒,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觀看和理解,也許便有了接受與化解的立足點。


人生萬事,總歸是“悲欣交集”,那些生活裡的寶藏既藏在順遂裡,也藏在困難中,有了一份欣賞的心,困境和逆境就不會只令人抱怨和自憐,在那些也許尋常的光景中,也會時時都有閃光和新意。我覺得,這是寫字真正能帶給我們的好的禮物了。


書畫家林曦從自己十年來面向零基礎成年人的教學經驗出發,將多年來對於書法的認識、思考、體悟凝練成書。 《書法課》呈現了學習書法的方法,將“心手相應,知行合一”的理念貫穿於始終,涵蓋具體技藝的練習、學習的步驟、功夫的積累與精進、學習心態的調整落定、書法的內涵與意義、藝術欣賞的方法等方面。為熱愛傳統文化的讀者提供了系統學習和實踐的可能。


書法是一門傳統藝術,更是文心的與養成。學習書法,不只是為了把字寫好,而且要經由它、經由專注自律的日課精進,在與古人跨越時空的往來交流中,學習為人的修養、風骨和趣味,學習欣賞萬千筆墨,欣賞這難得的抽象之美,去到更為細微及更為遠大的世界,讓自己更快樂。


暄桐教室的創辦人與授課老師,致力於中國傳統美學和文人生活方式的轉譯與傳播。


在她看來,寫字是一種生活,學習傳統的重要意義在於啟發當下。

無用之美 +書法課(共2冊) 50餘幅清雅水墨畫 以傳統美學關照當下生活,找到人生得自在的法門
NT$1595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