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石契—山東青州龍興寺造像藝術》
主編:張振國
出版: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ISBN編號:9787550322929
開本:16開
頁碼:256頁
出版時間:2023-04
裝幀類型:精裝
編輯推薦
《金石契-山東青州龍興寺造像藝術》一書,是以龍興寺為主的青州佛教造像藝術的再探考。青州佛教造像藝術的發現曾轟動世界,在全球多國展出,其蘊含的傳統與交流文化訊息深廣厚重,值得不斷考索。青州博物館新館建成後,展出進一步完善,又有專家學者,從其造像藝術特色、地方佛教史、別具特徵的法界像與金石碑銘並寺僧資訊等史藝諸事廣採深探,圖文並茂。有此一冊在手,展玩意味無窮。
金石學的肇興,起於古人對前代故物的興趣。由於王朝興廢,歷史沿革,過往的人與事都淹沒在了歷史的長河中。如今我們回望前人,又從大量的吉金貞石中看到了被塵封已久的歲月的痕跡,古代人之典章制度、禮儀規範、天文曆法、文化經濟、文字沿革等等都以片石寸金的樣貌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彷彿璀璨的星空,群星閃耀,照亮了歷史的天空。
山東青州龍興寺遺址窖藏佛教造像,發現出土於1996年。這次發現的古代造像以其數量之大、種類之多,造型之美,彩繪之麗而受到海內外宗教、文化、藝術界的高度關注。龍興寺遺址共出土佛教造像四百餘尊,時代跨度從北魏至於北宋。這批造像更為珍貴的地方在於,多數佛像的表面至今仍保留著未窖藏掩埋前的彩繪貼金工藝。千年以下,今人也會為那驚艷絕倫的精美彩繪讚歎不已的。龍興寺造像中還有數件盧舍那法界之像,這是在佛身上不以袈裟裝繪膚色,而是施以繪畫,有精美細妙的說法、飛天、胡人、地獄類圖像,是將繪畫、雕造兩大藝術形式結合於一身了。這種特殊造像即是“法界圖”,這種樣式體現了佛教中“法界”現於佛身之觀念,又在藝術形態上出新創異,非常值得尊拜與欣賞。
本書透過大量精美的圖片和珍貴歷史文獻資料,為讀者還原了古代青州地區的佛教發展變化,及龍興寺本身的建寺沿革與興廢。
書中的文章亦大有來歷。如《青州龍興寺造像的藝術特色》一文,詳盡地描述了青州造像的時代特徵、造型特徵、雕刻工藝、藝術表現等,讀者就此可以領略青州造像的最精華所在。 《以古青州作品為主談法界圖式-從法身釋迦到盧舍那佛》的作者是佛教文化相關領域的著名學者,此文以「法界圖」這一佛教造像、壁畫中的一種獨特存在樣式為研究內容,透過豐富詳實的圖片資料,詳細考察闡述了「法界圖」樣式在青州地區造像藝術中的豐富表現與深邃的思想內涵。
本書的精彩之處還有古青州地區造像題記集萃,除已錄入的《舍利塔下銘》《崔氏寶塔之頌》《臨淮王碑》之外,還收錄了北魏正光年間《賈智淵造像題記》、北魏正光五年《青州成買寺造彌勒尊像記》、北魏神龜二年《崔懃造像題記》、東魏《劉雙週造塔銘》、隋《青州維摩詰經段懷穆題記》、唐景雲二年《龍興觀燈台頌》、北宋《青州龍興寺北閣院義忠大德經幢記》、金泰和二年《龍興寺西觀音院殘石》等一批稀見的發願文題記原石、拓本,可補龍興寺院落考、古青州佛教史及中國書法史之闕。
為了讓本書內容更豐富,編者多次造訪青州,精心拍攝並遴選了數十張極具藝術震撼力的攝影圖片,收集了多種文史資料和拓片,配以文字解讀,讓大家近距離領略青州佛教造像精美絕倫之文化力量與藝術魅力。
歐陽修在其《集古錄》中說“足吾所好,玩而老焉可也”,話雖如此,古人流連古物陳蹟,實是於今世有所發明。而我們如今熱愛金石,助其發展,亦在保存一顆愛古之心。前賢所謂學術為天下之公器,《金石契》的編輯者願以此獻諸天下同好,祈望金石之學,其聲日隆,其勢日盛,再創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