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韓兆琦
出版社: 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 2009-3
頁數: 6544
ISBN: 9787210031321
編輯推薦
全書共約五百八十萬字,是當前註釋詳盡,收集、引證材料豐富,很有利於閱讀,並為《史記》研究提供了相當基礎的本子。
《史記箋證》是史記名家韓兆琦編撰,此書以《史記》三家注、《史記評林》、《史記志疑》、《史記會注考證》為基礎, 進一步蒐集資料,鑑別去取,積十幾年之功編撰而成。全書共約五百八十萬字,是當前註釋*詳盡,收集、引證材料豐富,很有利於閱讀,並為《史記》研究提供 了相當基礎的本子。
內容簡介
《史記箋證》內容為:《史記》共一百三十篇記事上起軒轅黃帝,中經唐、虞、夏、商、週、秦,下迄漢武帝太初年間(前104—前101),共寫了兩千多年的歷史。 《史記》首先令我們感到驚奇而為之讚歎的是它的包羅之廣泛,體大而思精:它不僅寫了遠古、近古,而且寫了現代、當代;不僅寫了中原、華夏,而且寫了邊疆、外國;不僅寫了政治、軍事,而且寫了經濟、文化;不僅寫了帝王將相、英雄豪傑,而且寫了廣大下層的各色人等。這種囊括古今各類知識、各家各派文化於一爐而加以融會貫通的氣魄,是前無古人的;司馬遷自述其寫作此書的目的是“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 ,這種打通一切領域,自立學術章程,總結一切規律以求為現實政治服務的宏偉目標,也是前無古人的。
《史記》的結構分“本紀”“表”“書”“世家”“列傳”五個部分。所謂“本紀”,共十二篇。 《太史公自序》說:“略推三代,錄秦漢,上記軒轅,下至於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其中的前四句,應該是指整個《史記》的時間跨度而言,五部分都是如此,不光是指本紀。 “科條之”三個字才是談到了“本紀”一體的特點。 “科條之”就是提綱挈領地記述國家大事,因此我們也可以簡明地說,“本紀”就是一個時間段的大事記。既然“本紀”是大事記,那就必須以當時社會上那個最有權威的統治階級代表人物的生平年代為順序,而這個人物通常情況下就是當時的帝王,如秦始皇、漢高祖、漢文帝等之列為“本紀”就是如此。但也有時某個人物雖然在名分上不是帝王,但他實際上卻是當時最有權威的人物,司馬遷尊重事實,不看表面,這就是項羽、呂後被列為“本紀”的原因。有人認為《秦本紀》敘述的是一個諸侯國,應該和齊太公、魯周公一樣降為“世家”,這話不無道理。但《秦本紀》如同是《秦始皇本紀》的“前紀”,因為它的時間長、內容多,所以才沒有像《殷本紀》《周本紀》那樣把該朝開國帝王以前的許多遠祖都敘述在該朝開國帝王的前面,而是把它獨立了出來。形式上雖然獨立,性質上仍同於《秦始皇本紀》的上篇。而且秦國自孝公以來,在戰國諸國中的地位,已經與其他諸國不相同了,司馬遷的這種看法也表現在《六國年表》中。如果照有些人所說,讀者要想按時代順序讀秦朝的歷史,那就要先翻到後面去讀一篇“世家”,而後再翻回來接著讀《秦始皇本紀》,這就是片面追求形式的結果,而司馬遷是重實質而不重形式的。
目錄
五帝本紀
夏本紀
殷本紀
周本紀
秦本紀
秦始皇本紀
項羽本紀
高祖本紀
呂太后本紀
孝文本紀
孝景本紀
孝武本紀
三代世表
十二諸侯年表
六國年表
秦楚之際月表
漢興以來諸侯王年表
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惠景間侯者年表
建元以來侯者年表
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
漢興以來將相名臣年表
禮書
樂書
律書
曆書
天官書
封禪書
河渠書
平準書
吳太伯世家
齊太公世家
魯周公世家
燕召公世家
管蔡世家
陳杞世家
衛康叔世家
宋微子世家
晉世家
楚世家
越王句踐世家
鄭世家
趙世家
魏世家
韓世家
……
附錄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