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古典舞身韻
編者:曾明慧//余凱亮
責編:李彥
ISBN號:9787562193630
出版社:西南師範大學出版社
版印次:1版 8次
開本:16開
裝幀:平裝
頁數:107
出版時間:2018-10
印刷時間:2023-01
內容介紹
《中國古典舞身韻(全國普通高校舞蹈專業規劃教材)》是針對高等院校舞蹈人才培養目標而編寫,對中國古典舞的普及教育也有很強的實用性。主要內容包括身韻的基本概念與常用術語、基本動律元素、典型動作與連接動作、短句與組合示例等。配圖詳解,增強其形象性。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點帶面、層層鋪開,最終形成完整的框架。教程遵循“坐”—“跪”—“立”—“行”的訓練模式,強調以腰部動律為主線,帶動全身“一動百動”的運動勢態。這種訓練形式符合課堂教學由簡至繁、分解至整合的進度規律。從元素出發,形成短句,最終在組合中得以呈現。
目錄
總序
作者簡介
前言
第一章 基本術語與概念
第一節 基本站位與步位
第二節 基本手形與手位
第三節 頭與眼
第四節 手臂動作
第五節 步伐動作
思維導圖
第二章 元素及地面訓練
第一節 地面提沉移
第二節 地面含腆仰
第三節 地面衝靠
第四節 地面旁提
第五節 地面橫擰
第六節 地面雲肩轉腰
反思與拓展
思維導圖
第三章 支干教材
第一節 舞姿
第二節 盤腕
第三節 穿手
第四節 搖臂
第五節 晃手
第六節 步伐
反思與拓展
思維導圖
第四章 主干教材
第一節 雲手
第二節 青龍探爪
第三節 風火輪
反思與拓展
思維導圖
參考書目






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
作者:唐滿城//金浩|責編:黃惠民//雲昊泓
ISBN號:9787807518334
出版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印次:12
開本:16開
頁數:210
出版時間:2018-06-01
印刷時間:2020-04-01
版次:2
內容介紹
《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是唐滿城教授在北京舞蹈學院歷屆中國古典舞系教學專業授課實踐中逐步完善而成的教材,其宗旨是把身韻教學積累的寶貴經驗轉化為一種科學的教學規律和方法,採用理論與實踐兼顧的教學模式,在教學示範和思維上給予學生最大限度的鍛造與啟發。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身韻教學法正是秉承了挖掘學生創造性潛能的教學任務與教學理念,最終達到讓學生熟悉教材、運用教材和發展教材的目的。
目錄
序
編寫說明
第一章 身韻理論概述與分析
第一節 身段課(身韻)產生的歷史背景
第二節 身韻的訓練價值與美學意義
第三節 “形、神、勁、律”——身韻的核心
第二章 身韻的基本術語與概念
第一節 基本站式與步位
第二節 基本手型
第三節 基本手位
第四節 基本手位造型
第五節 “擰、傾、仰”的概念
第六節 “平圓、立圓、八字圓”的概念
第七節 “點、線、面”的概念
第八節 “凝神、聚神、放神”的概念
第三章 身韻的基本動律元素
第一節 盤坐的基本形態
第二節 提、沉
第三節 衝、靠
第四節 含、腆
第五節 移
第六節 旁提
第七節 動律元素訓練的價值
第四章 身韻主干教材中的典型動作
第一節 雲肩轉腰
第二節 雲手系列
第三節 燕子穿林
第四節 青龍探爪
第五節 風火輪
第五章 身韻支干教材的練習及運用
第一節 盤手
第二節 穿手
第三節 晃手
第四節 搖臂
第五節 大刀花
第六節 基本步法
第六章 身韻教學法保留短句、組合示例
第一節 衝靠短句
第二節 搖臂短句
第三節 擺扣步短句
第四節 燕子穿林短句
第五節 基本手位組合
第六節 盤手組合
第七節 雲肩轉腰組合
第八節 雲手強化組合
第九節 衝靠、大開大合雲手組合
第十節 雲手大揉球組合
第十一節 青龍探爪組合
第十二節 剛武型表現組合
第七章 身韻教學法標準答卷與教學口訣示例
第一節 身韻教學法標準答卷
第二節 身韻教學口訣示例
附錄:有關身韻的學術文章
對戲曲舞蹈的再認識
關於《身韻課》教材對傳統的繼承關係及整理方法
論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形、神、勁、律
唐滿城“身韻”教學啟示錄
求索“中國古典舞”舞魂之路——李正一、唐滿城“身韻”課描述
“含”在“身韻”訓練中的作用及其運用
民族藝術精華舞蹈教材典範——讀《中國古典舞身韻》教材
“身”臨其境“韻”在其中——評唐滿城教授對《身韻》課的新探索
太極與中國古典舞身韻
“三點一線”: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法課的啟示
子午之身·陰陽之韻——中國古典舞身韻教學的特點與規律
對中國古典舞身韻的反思與展望
水流雲在——淺談唐滿城先生的身韻“八大組合”
原版後記
新版後記







中國漢唐古典舞基訓教程
作 者:孫穎 編
出 版 社:上海音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9年04月01日
頁 數:437
裝 幀:平裝
ISBN:9787807515425
內容簡介
2000年,重慶大學邀請孫穎老師為該校組建舞蹈系。形勢要求必須從創作實踐立即轉向教學實踐。將理論研究、創作實踐、教學實踐體系化。因此,有了第一次同仁聚會式的教材研究和師資培訓活動。也就是在2000年暑期在重慶市舞蹈學校,由吳俊老師免費提供食宿、教室、器材,參與的人包括重慶大學趙倩;重慶市舞蹈學校吳俊老師和該校冉義、蔡文婷,天津的王堃老師;北京舞蹈學院的我和鄧文英、鄭璐、何滔、朱兮、蘇雪冰等。大家都是自願自費聚集到重慶進行這次教研和師資培訓活動的。到2001年北京舞蹈學院正式招生開辦漢唐古典舞專業,參與這個事業的人日益擴大。並利用寒暑假連續進行了多次研究、梳理、歸納、規範教材的教研活動。同時也形成了以北舞、重大、天津音樂學院為教學實踐基地的一體化格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綜述
一、課程簡介
二、教材體系及課程的教學模式
第二章課程內容
基本說明
第一節基本形態
一、腳的位置及基本運用方式
二、腿的形態及基本運用方式
三、胯的基本運用方式
四、腰的基本運用方式
五、肩、胸的基本運用方式
六、頭、頸的基本運用方式
七、手、臂形態及基本運用方式
八、身的基本形態及基本運用方式
九、常用舞姿及運用方式
十、常用體態
第二節舞姿系列
一、常用起始舞姿系列
二、盤腿舞姿系列
三、靠腿舞姿系列
四、拉腿舞姿系列
五、吸腿舞姿系列
六、抬腿舞姿系列
七、端腿舞姿系列
八、弓步、弓箭步、蹲襠步舞姿系列
九、點腳舞姿系列
十、半月舞姿系列
十一、斜塔舞姿系列
十二、跪式舞姿系列
十三、坐式舞姿系列
十四、臥式舞姿系列
十五、動態舞姿系列
十六、舞姿的二次發力(再發力)
第三節流動連接
一、主要連接方式
二、主要流動方式
第四節速度力量
一、腿的用力方法
二、腿部力量的二次發力
三、腰的用力方法
四、腰的類型
第五節空中塑形
一、起跳的方法
二、跳落的方法與形態
三、常規空中舞姿
四、空中舞姿
五、跳躍的二次發力
第六節旋轉翻身
一、旋轉
二、翻身
第三章年級任務及課程結構
第一節年級任務
一、一年級任務
二、二年級任務
三、三年級任務
第二節課程結構
一、第一學年第一學期
二、第一學年第二學期
三、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四、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五、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六、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第四章示例課
第一節第一學年第一學期
第二節第一學年第二學期
第三節第二學年第一學期
第四節第二學年第二學期
第五節第三學年第一學期
第六節第三學年第二學期
第五章課堂音樂
第一節選擇課堂音樂的原則
第二節課堂音樂示例
後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