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中國古建築結構圖鑑(精裝版)古典建築構件加工安裝過程解說 中式古典建築營造工藝
NT$ 1685  

中國古建築結構圖鑑(精裝版)古典建築構件加工安裝過程解說 中式古典建築營造工藝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內容介紹

本書囊括了作者八年以來在中式古典建築設計和施工第一線的實務經驗和資料整理的成果。 和學術專著不同,這本書並沒有明確的時代界限,因為在古典建築營造技術的發展歷史中,實際的做法、風格和術語早已互相融合,模糊了時代和地域的邊界。 本書採用圖解形式,將三百餘張精美的手繪插圖與通俗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結合,向讀者係統地講解了每一個古典建築構件的加工和安裝過程,剖析了一些常見的民間中式古典建築 營造工藝和結構。 其中也加入了大量附著於古典建築上的雕刻、紋樣,以及有趣的典故和民間傳說。   本書適合傳統文化愛好者、藝術從業者、歷史文化研究者、建築設計師和相關專業的學生閱讀使用。

作者介紹

楊鈸,筆名青木丹陽,父親楊恩田為當地**名古建築設計師。 自幼跟隨父親出入工地,尋訪古蹟。 2014年開始在實務上系統學習中國古典建築營造,並任職於騰衝市越州園林古建築工程有限公司,從事古建築設計施工到今。

350餘張精美的手繪插圖與簡單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結合,以全圖解的形式展現古建出材、柱、枋、梁、鬥拱、桁、屋頂、瓦作、裝修等知識,眾多一線 專家學者力薦。 贈送22集古建結構示範動畫和精美書籤。

媒體評論

350餘張精美的手繪插圖與簡單易懂的文字解析相結合,以全圖解的形式展現古建出材、柱、枋、梁、鬥拱、桁、屋頂、瓦作、裝修等知識,眾多一線 專家學者力薦。 贈送22集古建結構示範動畫和精美書籤。

目錄

*1章 出材

樹的「心性」—南北各異·016

樹的「心性」—地域之別·018

樹的「心性」-時令有依·018

樹的「心性」-各司其職·019

常用木材·020

選材·022

伐木·023

木料運輸·024

木料加工·028

大木匠的工具·034


*2章 柱

柱的作用·046

柱的加工·047

廊柱·048

簷柱·049

金柱·050

中柱·051

多邊形柱·052

蟠龍柱·053

童柱·054

雷公柱·056

吊柱·059

頂柱·062

站柱·064


第3章 枋

樅的作用·066

樅的種類與位置·067

枋的加工·068

樅的樣式·069

樓楞枋·070

普柏枋·074

雀替·077

牛腿·082

斜撐·088

花罩·090


第4章 梁

樑的作用·094

大樑的加工·095

三架梁·096

五架梁·097

七架梁·098

腰梁·099

抹角梁·100

插樑·102

角梁·106

月梁·113

荷葉墩·116

鬥汧的基本定義·126

鬥汧的基本分類·127

平身科·128

平身科結構解析·129

鬥的加工·130

平身科-翹加工·132

平身科——正心瓜汧加工·133

平身科-二層外拉瓜栱加工·134

平身科-二層正心萬汧加工·135

平身科——昂加工·136

平身科-耍頭帶六分頭加工·137

平身科-三層內拉萬栱和三層外拉萬栱加工·138

平身科三維圖·139

柱頭科·140

柱頭科結構解析·141

柱頭科功能解析·142

柱頭科-翹和正心瓜江加工·143

柱頭科-二層外拽瓜栱、二層內拽瓜栱和二層正心萬栱加工·144

柱頭科—昂加工·145

柱頭科-三層廂栱、三層外拽萬栱和三層正心萬栱加工·146

柱頭科-三層裡連加工·147

柱頭科-挑尖樑加工·148

柱頭科三維圖·149


第5章 鬥栱

角科·150

角科結構解析·151

角科——櫨鬥加工·154

角科-一層正頭昂帶正心瓜江和一層頭昂帶翹加工·155

角科-一層斜昂帶斜頭昂頭翹加工·156

角科——二層昂加工·157

角科——三層廂汧加工·158

角科——三層耍頭加工·159

角科——二樓裡連加工·160

角科-二層斜昂帶菊花頭加工·161

角科——三層斜昂帶麻葉頭加工·162

角科——三層裡連加工·163

角科——撐頭木加工·164

角科-挑簷枋加工·165

角科-斜撐頭木帶雲頭加工·166

角科——桁椀加工·167

角科——斜桁椀加工·168

角科三維圖·169

三類鬥栱的平行對比·170

夾腳栱·172

特殊鬥栱·175


第6章 桁

桁的分類·178

桁的選料·180

桁的加工·181

桁的安裝·182

桁與椽木的連接·183

桁與其他構件的銜接關係·184

脊桁的加工·185

脊桁的安裝·186


第7章 屋頂

屋頂·188

屋頂基本結構展示·189

椽木的加工·190

椽木的分類·192

椽木的安裝·193

大連簷·194

小連簷·195

連簷與椽木的組裝·196

扶脊木的功能·198

扶脊木的加工·200

扶脊木的組裝·201

博風板·202

博風板的加工·204

博風板的組裝·205

博風板的作用·206

博風板的雕刻裝飾·208

惹草與懸魚·210

懸魚·211

惹草·217


第8章 瓦作

瓦的介紹·220

瓦的燒製·221

上釉彩·232

精品瓦構件·235

瓦屋頂的建造·240

瓦屋頂的功能·245

中國傳統建築的屋頂·246

常見的屋頂·246

*級專用屋頂·248

特殊屋頂·250

組合式屋頂·252


第9章 裝修

傳統建築裝修·254

傳統建築裝潢的基本結構·255

傳統建築裝修的榫接·256

傳統建築裝修的板·258

傳統建築裝修的窗戶·259

详情-00.jpg

內容介紹

1.更清晰簡潔的中國古代建築史,幫助讀者在紛繁複雜的建築史體系中整理出重點脈絡。

2.重新整理的手繪圖更直觀、更清晰,讓讀者在繪製圖紙時有規律可循,有章法可依。

3.重點建築附有抄圖,邊學邊抄繪,印象更深刻。

本書《中國古代建築史手繪圖說》以中國古代歷史時間軸為主線,以各個朝代為關鍵節點,透過手繪圖說的形式來講解中國古代燦爛的建築成就。 針對單一朝代建築類型的劃分和重點建築的選中,主要參考了劉敦楨先生的《中國古代建築歷史圖說》。 本書對於每 個朝代的建築解說都遵從 個基本原則──從宏觀到

局部,即城市、宮殿、單體建築、花園、陵寢、書籍記載、建築技藝這樣的邏輯順序。 眾多的中國古代建築都各有特點,本書將這些特點以zui簡潔的方式傳遞給讀者,將圖片提煉簡化,以手繪的方式呈現在大家面前,加工的手繪圖片更容易理解,也更能幫助讀者弄清楚建築的細節。


目錄


第一章 原始社會-建築藝術的萌生


第一節 原始社會的兩種建築形式


、木骨泥牆房屋的形成過程


二、乾闌(欄)式房屋的形成過程(由巢居演變而來)


二節 新石器時代的四大建築文化


、仰韶文化(黃河中游、渭水)-母系氏族社會


二、龍山文化(黃河中下游)-父系氏族社會


三、河姆渡文化(浙江餘姚,長江流域)


四、紅山文化(遼河流域)




二章 夏、商、週-後代禮制的奠定


節 城市大遺址


、河南偃師屍溝鄉商城遺址


二、河南安陽小屯村殷墟遺址


二節 宮殿遺址


、河南偃師二里頭 號宮殿遺址


二、湖北黃陂盤龍城宮殿遺址


三、陝西岐山風雛村建築遺址


四、陝西扶風召陳村瓦件


五、秦國雍城宗廟遺址


六、秦咸陽 號宮殿遺址


三節 鬥棋的生成期


四節 書籍文獻遺存


、《週禮·王城圖》


二、中山王陵《兆域圖》




三章 秦、漢——中國建築的快速發展期


節 都城盛況


、漢長安城遺址


二、東漢洛陽城遺址


三、曹魏鄒城遺址


二節 漢代建築遺存


、高頤墓闕


二、孝堂山石祠


三節 漢代禮制建築


漢長安明堂闢雍


四節 明器內的漢代住宅


雲夢出土東漢陶樓明器


五節 秦漢陵墓的地下世界


、秦始皇陵


二、西漢茂陵


三、沂南畫像石墓


四、漢代磚墓結構


六節 建築技術、藝術的形成期


、漢代木架構的四種形式


二、漢代屋頂與脊飾


三、多姿多彩的漢代鬥棋


四、漢代家具


……




四章 三國、兩晉、南北朝-步履維艱的亂世建築


五章 隋、唐、五代-鼎盛王朝建築的演繹


六章 宋、遼、金、元——建築風格的新發展階段


七章 明、清——建築風格的定型與古代建築史的終章


八章 鄉土建築




重點抄繪圖


後記

中國古建築結構圖鑑(精裝版)古典建築構件加工安裝過程解說 中式古典建築營造工藝
NT$1685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