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名】福臨 【作者】邵雲琴(國家工藝美術師) 【包裝】禮盒包裝 【泥料】陳腐老紫泥 【出水】7孔 【容量】300cc±10cc 【尺寸】總直徑:15.0cm 口徑:5.3cm 總高:7.7cm 【工藝】手工制作 【簡介】這款絞泥壺色澤沈郁,古雅大方,形神俱佳,觀此壺似有玉器般的質感,其渾厚飽滿的線條卻見其工藝不凡。壺身絞泥的運用增添壺的藝術魅力的同時其色彩的美感也有提升,如水波般蕩漾,從色彩的變化中感受五色泥的獨特風韻!壺蓋的絞泥起到了點睛的作用,使得整把壺更具有藝術氣息和張力。 【泥料特點】砂土氣重,似淳實農民,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溫潤莊重。線條優美自然,嘴把搭配協調,身桶配上細長的把搭配,更顯優雅
【紫砂原料】 紫砂礦土產於江蘇宜興市丁蜀鎮黃龍山一帶, 成礦年代為古生代泥盆系, 約三億五千萬年左右, 位於江南古陸邊緣,海、陸、湖的三亞類地帶。 藉助風力或者水力的搬遷, 一些細小的粘土顆粒及其他礦物形成的沉積型粘土頁岩。 江蘇宜興的紫砂礦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雲母和赤鐵礦組成, 其製成紫砂成品泥具可塑性好、 生坯強度高、乾燥、燒成收縮率小等良好的工藝性能而成為舉世聞名陶。 這種天然泥礦在陶瓷產區十分罕見, 中國廣西、山西、河南、河北、陝西、安徽等省的一些地區雖有類似陶土, 燒成呈紫紅色的無釉陶器,初看有相似之處,但其玻璃相重,工藝上也有諸多限制, 無法與宜興紫砂泥相媲美。 紫砂泥料原深藏於岩石層下,分布於甲泥的泥層之間,礦層厚度幾十公分到一米左右, 其化學成分為含鐵質粘土粉砂岩,鐵成分約占7%~12%。 紫泥主要礦物成分為水雲母,及不等量的高嶺岩、石英、雲母屑和鐵。
這款絞泥壺色澤沉鬱,古雅大方, 形神俱佳,觀此壺似有玉器般的質感, 其渾厚飽滿的線條卻見其工藝不凡。 壺身絞泥的運用增添壺的藝術魅力 同時其色彩的美感也有極大的提升, 如水波般蕩漾,從色彩的變化中感受五色泥的獨特風韻! 壺蓋的絞泥起到了點睛的作用, 使得整把壺更具有藝術氣息和張力。 【泥料特點】砂土氣重,似淳實農民, 日久使用,漸露鋒芒,養成變化甚大,溫潤莊重。 線條優美自然,嘴把搭配協調, 身桶配上細長的把搭配,更顯優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