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風水理論研究(第2版)(風水格局的構成生態環境與景觀住宅選址)中式古典民宅住宅建築設計與施工風水景觀
NT$ 1295  

風水理論研究(第2版)(風水格局的構成生態環境與景觀住宅選址)中式古典民宅住宅建築設計與施工風水景觀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866061

包裝:精裝

開本:大16開(22*29cm)

出版時間:2020-04-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3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

  《北京四合院建築》一書是作者在多年從事北京四合院保護、研究、設計、施工的基礎上寫成的一部學術、技術專著。 全書涉及四合院的歷史、叉化、格局、風水、空間、構造、裝修、裝飾、設計、施工、保護、修繕等全部內容,是迄今為止包含內容全,技術、藝術信息含量大,涉及方面廠的 一部四合院建築專著。 《北京四合院建築(第2版)》不僅內容翔實,文字敘述流暢,通俗易懂,而且選用了大量照片和墨線圖配合文字內容,使讀者一目了然,使用方便。

《北京四合院建築(第2版)》第二版對基本內容進行了校訂和補充,將後一章進行了改寫,使內容更加符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2055)》精神。

  《北京四合院建築(第2版)》的出版,對繼承、弘揚中華傳統建築文化、保護古都風貌,對北京四合院及其他傳統民居的保護、研究、開發利用均有重要意義。 《北京四合院建築(第2版)》適合從事古建築又物保護、建築歷史研究、古建園林設計施工的廣大科技人員及大專院校建築系師生、中外建築學工作者、房地產開發經營者 、廣大的古建築愛好者閱讀與參考。

作者簡介

  馬炳堅,1947年生,河北安新人,工程師,註冊建築師。 從事中國古建築施工、設計、研究、教學、辦刊三十餘年,業績顯著,著作頗豐。 1985年與同仁發起創辦《古建園林技術》雜誌,並在其中擔任重要工作,為繼承、弘揚中華傳統建築文化做出了突出貢獻。 他所設計的古建園林工程遍及國內外,深受各界人士好評。 其代表著作《中國古建築木作營造技術》被海內外學者譽為“近代對中國古建築有分量的書”,“是從事祖國古建築維修保護工作者必讀之書”並多次獲獎。 主要著作還有《北京四合院建築》等。

  現為北京市古代建築設計研究所所長,《古建園林技術》雜誌主編。 兼任中國文物學會古建庭園委員會執行理事、中國建築學會建築史學分會學術委員、中國紫禁城學會理事等職。

目錄

代序

再版前言

前言 章 北京四合院的歷史沿革 第二章 北京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一、四合院的基本方位

二、四合院的基本格局 第三章 北京四合院的風水講究

一、風水學的來源與基本原則

二、風水學中的“形法”和“理法”

三、陽宅相法的基本內容-形法和理法在相宅中的應用 第四章 北京四合院的空間關係

一、四合院的功能

二、四合院建築的空間關係 第五章 四合院建築及其構造

節 宅門、影壁、上馬石和拴馬樁

一、宅門的等級、種類和構造

二、影壁的種類與構造

三、上馬石及拴馬樁

第二節 垂花門、屏門、看面牆和抄手遊廊

一、垂花門和屏門

二、看面牆和抄手遊廊

第三節 主要建築及其構造

一、建築尺度與院落空間的關係

二、正房、廂房、倒座房、後罩房的一般架構形式

三、牆體的形式及其構造

四、屋頂的種類及其構造

五、台基與地面

第四節 外簷裝修

一、街門

二、屏門

三、隔扇門、支摘窗、窗簾架及風門

四、犛窗、什錦窗

五、倒掛楣子和坐凳楣子

六、外簷裝潢的櫺條花格

第五節 內簷裝修

一、碧紗櫥

二、幾腳罩、落地罩、落地花罩、欄桿罩、床罩

三、圓光罩、八角罩

四、博古架

五、板壁

六、室內談糊

七、內簷裝潢的特色與藝術特色 第六章 四合院建築的裝潢與室內家具陳設

節 磚雕、石雕和木雕

一、北京四合院的磚雕藝術

二、北京四合院的石雕藝術

三、北京四合院的木雕藝術

第二節 油飾彩畫

一、古建油飾彩畫的主要功能及等級差異

二、四合院建築的油飾

三、四合院建築的彩畫

第三節 室內家具與陳設

一、傳統家具與陳設的基本內容與藝術價值

二、各類房間家具陳設的內容與配置

三、房間風水、習慣心理與家具陳設的關係 第七章 私家園林與庭院綠化

節 北京的私家園林

一、明清時期的北京私家園林

二、北京私家園林的一般特徵和造園手法

第二節 四合院的庭院綠化 第八章 北京四合院的設計、施工與修繕

節 四合院的設計

一、傳統的設計方法與程序

二、現代的設計方法與程序

三、四合院設計的指導思想與原則

四、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新內容在設計中的體現

第二節 四合院的施工

一、基礎和台基工程

二、大木構件預製加工

三、石活加工

四、磚料加工及灰漿製備

五、大木構件安裝

六、牆體工程

七、屋頂工程

八、地面工程

九、木裝修工程

十、地仗油漆工程

十一、彩繪工程

第三節 四合院的保護與修繕

一、進行認真勘察,確定修繕方案

二、主要的修繕手段和技術措施

三、經常性維修是保護四合院的有效措施 第九章 北京老城保護與四合院的恢復性修建

參考書目

後記

再版後記

出版社: 天津大學出版社

ISBN:9787561810088

版次:2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出版時間:2005-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79

字數:510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內容簡介

  風水是中國古代選擇處理建築環境的獨特方術,曾對傳統建築文化產生深刻影響,其中迷信與科學混雜,糟粕與精華共存,歷來評價毀譽交加。 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建築理論界學術氛圍的變化,風水被“重新發現”,引起關注。 《2021版(新版)風水理論研究(第2版)》匯集了有關風水研究及評估的學術論文23篇,涉及風水的淵源沿革,流派宗旨,哲學、美學和科學內涵,以及在建築領域如城鎮 、宮宅、陵墓等選址、規劃設計及營建實踐中的具體應用,可裨益有關人員深入理解傳統建築文化和風水的關聯及其存在原因與價值,予以批判研究和揚棄。

目錄

關於風水理論的探索與研究(代前言)

風水典故考略

中國風水格局的組成、生態環境與景觀

從聚落選址看中國人的環境觀

古城闍中風水模式:淺釋風水理論與古城環境意象

陽宅相法簡析

風水理論的傳統哲學框架

風水說中的心理場因素

風水情說與古代中國建築外部空間設計探析

清代陵寢的選址與風水

清代陵寢風水:陵寢建築設計原理及藝術成就鉤沉

清代陵寢地宮金井研究

山水畫論與風水過從管窺-兼析山水畫緣起

從辨方正位到指南針:古代堪輿家的偉大歷史貢獻

古今相地異同淺述

景觀建築學、生態建築與風水理論辨析

生態與風水環境意圖:生態居住方案介紹

毀譽交加說風水:[英]E. J. 伊特爾

《風水-古代中國神聖的地景科學》評介

李約瑟論風水

風水:中國的環境設計

風水思想與中國的城市

方位與建築環境

風水與城市形象

前言/序言

  我國傳統建築文化歷經數千年趙續不輟學的發展,形成了內涵豐富、成就輝煌、風格獨具的體系。 從世界建築文化背景來比較,其中一個極為顯著的特點是,各種建築活動,無論都邑、村鎮、宮宅、園囿、寺觀、陵墓,以至道路、橋樑等,從選址、規劃、設計及營造 ,幾乎無不受到所謂風水的深刻影響。 不過,在近代以來,尤其是「五四」運動以來,中國學術大都藉助西學方法來整理研究,很長一個時期,凡與當時西方科學技術抵犛的傳統學術,往往被輕蔑,甚至被嗤之為 封建迷信。 典型如中醫,因為陰陽五行、髒象溫病、氣脈經絡諸學說與西醫迥異,就曾被崇尚西學者斥為巫醫,從北洋政府到國民黨政府,竟然都一再明令取締中醫。 而傳統的風水術,尤其是在民間傳承流行的,頗重五行生剋、吉兇禍福之說,無稽拘忌既多,迷信色彩尤著,因此在學術界,幾乎一直被視為十足的傳統 文化糟粕,被人們鄙薄和摒棄。 在有關中國古代建築歷史的研究中,直至最近,始終很少有這方面的深入探索,以致風水的淵源、沿革、宗旨、內涵及其對我國古代建築實踐與理論的影響、價值,都成了 未曾揭示的學術空白。

  另一方面,近幾十年來,我國古代建築史的研究,雖然在很多方面都有長足的進展,成就矚目,但也明顯存在著空白或缺環。 在營造學與造園學之外,有關古代建築美學,設計思想、理論與方法等方面,就一直缺乏深層的系統理論揭示。 例如,中國古代建築在空間環境的整體處理方面,其中包括人文景觀同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大規模建築群的空間佈局組織,有著與西方古代及近代建築完全異趣的極高藝術造詣和成就, 但這種實踐成就有無理論指導? 就一向頗多疑問。 不少學者認為,由於中國古代建築營造標準化方法的早熟,設計同營造有了明確分工,單體建築設計大大簡化,因而更專注於群體空間的總體組織處理,加上薪火相傳,世代因承 ,匠師們累積了豐富的實踐經驗,能夠以敏銳而準確的尺度感和嫻熟的空間處理技巧,靈活而妥善地運用各種建築體形,結合環境包括自然景觀,進行各種規模的建築組群 和空間組織,達到極高造詣。 也有一些研究者不滿於這種純粹經驗的解釋,認為中國古代哲匠精於此道,是經過潛心研究的,包括哲學、美學的理論思維;但相關研究,卻只能在引鑑西方建築理論 的同時,借用中國古代畫論、文論及造園理論等來分析與闡釋。 這種種努力,自然不能說沒有意義,但歸根結底,終究未能消除這樣一個不近情理的矛盾印象:在自然與人文景觀有機結合以及建築組群的空間組織藝術處理方面,中國古代建築實踐確有 極高成就,但理論上卻呈空白狀態。 人們不能不懷疑,這種理論思維的缺失,會不會與傳統風水理論研究的學術空白有關?

自1950年代以來,西方工業發達國家經歷了「人口爆炸」(Population)、「環境污染」(Pollution)、「資源枯竭」(Poverty)的所謂「三P危機」;同時,由於自然科學與社會 科學的巨大進展,從「資訊理論」、「控制論」、「系統論」到「環境工程」、「生態工程」等,學術思潮較之以往發生了重大轉折,蓋僉重視整體思維,重視人與 自然的有機關係。 當代建築思潮也隨之發生了顯著變革,規劃設計思想、理論、方法及實踐,由以往注重單體的藝術處理,注重形式美,趨向注重群體及整體環境的處理,包括生態及自然景觀;注重 人與自然的和諧而非對立;注重建築作為文化載體及傳播媒介的精神功能,包括符號機制、歷史脈絡等等。

  在這種學術思潮的影響下,不少西方學者註目於中國傳統文化,用來比較西方文化,進行反思,探索未來發展趨勢。 如當代耗散結構理論創始人普里高津(I.Prigogine)指出:「西方的科學家和藝術家習慣於從分析的角度和個體的關係角度來研究現實,而當代演化發展的一個難題恰恰是如何從 整體的角度來理解世界多樣性的發展。中國傳統的學術思想是著重研究整體性和自發性,研究協調與協同。現代科學的發展……更符合中國的哲學思想。」他甚至預言:西方科學 和中國文化對整體性、協同性理解的很好結合,將導致新的自然哲學和自然觀。

  在建築歷史與理論研究中,不少西方學者也更為注重中國傳統建築文化,從早期對於風格獨特、情趣別具的古代中國建築藝術的研究,轉向其傳統理論的探索。 人們看到,「歐洲藝術界在藝術中背棄大自然的根本概念,已有乾百年之久了。西方人想像他們自己與自然是對立的,實際上,他那非常誇張的個人人格只是一種 幻想。東方顯示給他的真理是,他自己本身,並非同自然及其夥伴分離,而是與之同為一體。」「在西方,人與環境間的交互感應是抽象的;在東方,人 與環境間的關係是具體的、直接的,是以彼此之間的關係作基礎的。西方人對自然作戰,東方以自身適應自然,並以自然適應自身。”

風水理論研究(第2版)(風水格局的構成生態環境與景觀住宅選址)中式古典民宅住宅建築設計與施工風水景觀
NT$1995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