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哲學中醫 動-定序貫范氏八法 與中醫臨床思維 + 意象思維·援物取像比類(中國傳統哲學視域下的中醫學理) 共2冊
NT$ 1890  

哲學中醫 動-定序貫范氏八法 與中醫臨床思維 + 意象思維·援物取像比類(中國傳統哲學視域下的中醫學理) 共2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哲學中醫——"動-定序貫范氏八法"與中醫臨床思維


作  者:範冠傑,魏華,唐咸玉 編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3月01日


頁  數:338


裝  幀:精裝


ISBN:9787030635716


目錄

●上篇

第一章 繼承,突破,創新

第一節 應運而生:形成背景

第二節 繼承發揚:理論淵藪

第三節 動定相循:基本內涵

第四節 承古闢新:體系特徵

第五節 別開生面:重大意義

第二章 印證,昇華,滲透

第一節 仁者愛人:儒家的人文關懷

第二節 道法自然:道家的應用與實踐

第三節 格物致知:理學的思維方式

第四節 知行合一:心學與操作過程

第三章 借鑒,開放,融合

第一節 殊途同歸:與西方主流哲學思想的碰撞

第二節 洞悉毫釐:與認知哲學方法的統一

第三節 唯實求真:與實證主義研究態度的融合

第四節 以人為本:與人文主義精神的呼應

中篇

第四章 科學發展觀與中醫科研研究

第一節 科研思路的形成過程

第二節 科研與臨床的關係

第三節 中醫臨床科研的現狀

第四節 科學發展觀與中醫思維創新

第五章 基於科學發展觀的“動-定序貫范氏八法”理論與中醫臨床及科研創新

第一節 “動”為變也,辨也—關於創新

第二節 “定”為規律,道也—關於規律

第三節 “序貫”為有序、貫通之意—關於合理

第六章 中醫創新思維“動-定序貫范氏八法”與中醫臨床

第一節 對中藥藥性的再認識

第二節 對辨證論治的再認識

第三節 動-定序貫,范氏八法

下篇

第七章 糖尿病前期的臨證經驗

第八章 代謝綜合徵的臨證經驗

第九章 糖尿病的臨證經驗

第十章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的臨證經驗

第十一章 糖尿病性腎病的臨證經驗

第十二章 糖尿病性胃輕癱的臨證經驗

第十三章 糖尿病性神經源性膀胱的臨證經驗

第十四章 糖尿病足的臨證經驗

第十五章 2 型糖尿病合併肥胖的臨證經驗

第十六章 糖尿病合併抑鬱症的臨證經驗

第十七章 單純性肥胖的臨證經驗

第十八章 非酒精性脂肪肝的臨證經驗

第十九章 高脂血症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章 痛風性關節炎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一章 甲亢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二章 亞急性甲狀腺炎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三章 橋本甲狀腺炎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四章 甲狀腺結節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五章 甲狀腺相關眼病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六章 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七章 痤瘡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八章 多囊卵巢綜合徵的臨證經驗

第二十九章 圍絕經期綜合徵的臨證經驗

第三十章 月經失調的臨證經驗

第三十一章 皮膚瘙癢症的臨證經驗

第三十二章 多汗症的臨證經驗

第三十三章 無汗症的臨證經驗

第三十四章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臨證經驗

第三十五章 失眠的臨證經驗

內容介紹

範冠傑教授首次提出“動-定序貫范氏八法”理論體系及其臨床應用的展示,深刻把握中醫發展的哲學脈絡,清晰梳理中醫思維發展的內在規律特點。其核心學術思想——動-定序貫理論全面接納了中西方重要哲學觀念,創新中醫臨床理論,其理論融合中醫學的動態觀與象思維,借鑒了“十四綱辨證”與“藥對”,提出了“藥串”,形成了核心病機-證素-藥串一體化的辨證模式。其內涵主要包括以“核心病機”為靶點,以“證素”為辨證的基礎和規範,以“藥串”動態組合為組方思路,針對動態變化的證(核心病機)進行有序連貫的治療。上中篇主要介紹“動-定序貫八法”的理論基礎,下篇對“動-定序貫八法”的臨床運用進行了分析舉例,不僅運用於內分泌代謝性疾病的中醫臨床,更對一些內科雜病的診治有明顯的療效,對推廣中醫藥治療起到了輻射作用。 “動-定序貫八法”理論既是對中醫學的恆動觀和整體觀的創新繼承,又是對中醫學辨證論治內在規律更深層次的精準詮釋,豐富了近......



意象思維·援物取像比類


作  者:王穎曉,謝朝丹 編


出 版 社: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出版日期:2020年01月01日


頁  數:205


裝  幀:精裝


ISBN:9787547846742


目錄

●第一章意象思維的文化探析001

第一節“意象”釋義002

一、意的含義002

二、象的含義004

三、言、意、象之關係007

四、“意象”概念及其歷史發展014

第二節意象思維及相關疏析017

一、意象思維的定義018

二、意象思維的構成022

三、意象思維的命名辨析026

第三節意象思維的衍化031

一、龜,像也——意象思維的雛形032

二、《尚書》——五行擬象的拓展演繹033

三、《周易》——類比推理的卦象體系035

四、《老子》——以像釋道的意蘊領悟037

五、《莊子》——像以築境的深刻內涵038

六、《墨子》——同類相推的邏輯闡釋039

七、《荀子》——對類概念的理性認識040

八、《呂氏春秋》——天人合一的實際運用041

九、《春秋繁露》——天人感應的整體思想043

十、《淮南子》——取像比類的普遍運用046

十一、《黃帝內經》——意象思維的系統應用048

第四節意象思維的哲學基礎048

一、天人合一的整體思維048

二、氣—陰陽—五行的哲學思辨053

三、崇尚變易的心智體悟056

第二章中醫學與意象思維的關聯061

第一節取像歸類062

一、中醫哲理與取像歸類063

二、中醫生理與取像歸類064

三、中醫病理與取像歸類064

四、中醫取像思維的感悟性、模糊性、偶然性特徵065

第二節據像類推067

一、據陰陽之像類推067

二、據五行之像類推068

三、據卦像類推070

第三節以像釋道071

一、天人合一的宇宙觀071

二、四時運行的自然觀072

三、身國一理的社會觀073

四、以氣為本的人體觀074

五、正邪相爭的疾病觀074

六、以平為期的康壽觀075

第三章獨具特色的中醫意象思維077

第一節意象思維與藏象學說078

一、藏象原旨體現意象思維078

二、援物釋藏081

三、援病理反證釋五臟生理功能與生理特性092

四、以五行象構建天人合一藏象系統095

五、以陰陽像類推臟腑生理特性103

六、以氣學理論推演臟腑功能105

七、像數思維與藏象的結合107

八、以氣—陰陽—五行象構築藏象學說的基本框架108

九、“以像測藏”的整體思維110

第二節意象思維與氣血津液理論111

一、氣—陰陽模式釋氣血津液111

二、援天人應象釋氣血津液生成114

三、援天人應象釋氣血津液運行116

四、援生命壯老之象釋氣血盛衰119

第三節意象思維與經絡理論120

一、陰陽應象與經脈121

二、天人應象與經氣運行122

三、自然現象與經絡腧穴125

第四節意象思維與禀質理論130

一、陰陽—五行模式與陰陽五態人130

二、以天人應象推禀質易感性137

第五節意象思維與病因病機理論139

一、以天地陰陽五行象釋病因140

二、以天地四時象釋病因143

三、以動態變易象釋病因148

四、援病理反證釋病因149

五、以氣—陰陽—五行模式類推基本病機151

六、“援物比類”的病因病機思維模式156

第六節意象思維與診斷理論163

一、司外揣內164

二、揆度奇恆172

第七節意象思維與傳統中藥理論179

一、四時之象與藥物理論180

二、五行之象與藥物理論181

三、外顯形象與藥物理論181

四、物候象與藥物理論184

五、意象思維與中藥配伍184

第八節意象思維與治法治則185

一、取生活像比擬治則治法186

二、取自然像比擬治則治法189

三、取社會像比擬治則治法193

第四章意象思維對中醫學發展的展望197

第一節意象思維與中醫學的創新198

一、意象思維的靈活性特徵與中醫學創新198

二、意象思維的動態性特徵與中醫學創新199

三、意象思維的實踐性特徵與中醫學創新200

第二節意象思維與中醫學的發展201

一、意象思維模糊性特徵的啟示201

二、意象思維局限性的反思202

內容介紹

中醫藥文化植根於中華傳統文化,積澱、融合、蘊含、體現著中華傳統的哲學思想、思維方式和價值觀念。從中醫藥切入,可以最直接、最簡捷、最通暢地進入中華文明之門。中華傳統哲學思想,包括三才、變易、中和、意像等,在中國的社會學、政治學、天文學、地理學乃至兵學、農學、醫藥學、建築學、星相學、堪輿學之中,都是一以貫之的,這是中華文化的靈魂。 “中國傳統哲學視域下的中醫學理”叢書以中華傳統經典哲學思想為著力點,從三才、變易、中和、意象四個方面,深入探討中華傳統哲學思想與中醫藥文化的聯繫、滲透與影響,闡述中華傳統哲學思想在中醫藥中的臨床應用,對中醫藥文化的哲學基礎進行系統的總結與分析。本書是“中國傳統哲學視域下的中醫學理”叢書中的一本。本書通過對意象及意象思維的文化探析、中醫學與意象思維的關聯、獨具特色的中醫意象思維、意象思維對中醫學發展的展望四個部分的描述,全面探討了意象思維在中醫文化傳承中的作用。本書可供......


哲學中醫 動-定序貫范氏八法 與中醫臨床思維 + 意象思維·援物取像比類(中國傳統哲學視域下的中醫學理) 共2冊
NT$18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