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版社:上海古籍
ISBN:9787573208507
作者:陶金|責編:黎大偉
頁數:1627
出版日期:2023-10-01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
本書以天師道儀式生活中的核心元素-授簓制度為主題,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一是將天師道放在更大的歷史背景下來審視,譬如,作者註意到授箕制度中對道士 位階的規定與秦漢時代的職官制度有著不少相似之處,遂深入發掘了秦漢職官制度對早期道教授甕制度的影響,打通了史與製度史,可以說是一次非常新穎的嘗試。 二是作者著重發掘道教內部文獻對授籙制度的描述,透過對大量法籙文本的細讀,抉發出天師道的不少核心理念,並重新建構了天師道儀式生活的生動畫面。 綜上,本書可謂一部頗具新意的早期道教研究著作。
【內容簡介】
「正一威之道」(或稱「天師道」)是道教最早出現的教派,它對後世道教有著決定性的影響。 然而,由於正史對早期道教各教派的記載散碎不成系統,道教內部史料又相當駁雜,存在編年史困難等問題,故學界對天師道的研究大多流於粗線條的描述,對其儀式生活及相關的 思想觀念等均缺乏深入細緻的研究。
授籙制度是天師道儀式生活的核心,也是天師道思想觀念的載體。 本書以天師道授籙制度為中心主題,首先論述了先秦至漢代的思想文化、職官制度與天師道授籙制度的關係,接著細緻分析了天師道的法籙文本,討論了中古道教不同派別 授籙制度的區別與聯繫,最後深入論述了道教授籙制度的歷史傳承與其所承載的思想觀念。 可以說是填補了天師道研究的一大空白。 本書徵引文獻豐富,並充分利用了當代學的分析方法,給人以目一新之感。 同時,引用並介紹了不少道教研究的前沿成果,如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祁泰履教授對天師道歷史的相關研究,相信會為國內道教研究者帶來較大的幫助與啟發。
【作者介紹】
陶金,1983年生於北京。 英國諾丁漢大學建築學士,美國芝加哥大學宗教學碩士,現就職於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要從事當代宗教建築設計,以及與「洞天福地」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相關的研究工作。
研究主要聚焦於空間、儀式與思想,包括傳統山水場所的儀式功能與神聖屬性,國家與宗教儀式空間的建構,道教科儀及其義理思想等。
曾參與主編《2019年第一屆洞天福地研究與保護國際研討會論文集》(科學出版社,2021),參與執筆《欽安殿原狀》(故宮出版社,2021)。
目錄
劉仲宇序
高萬桑序
自序前言
第一章 前夕
第一節 商周兩漢的宗教傳統
第二節 兩漢宗教的職官制度
第三節 兩漢宗教的複生觀念
第四節 先秦兩漢的天命氣運觀念
第二章 盟約
第五節 先秦時期的盟約儀式
第六節 漢末道教盟約的建立
第七節 盟威道基本義理觀念1
第八節 盟威道基本義理概念2
第九節《清約》的三重宗教精神
第三章 法籙
第十節 正一部法籙之體系
第十一節 契券與法籙之內容
第十二節 將軍策之職官義理
第十三節 道民、籙生與祭酒
第十四節 盟威道儀式之生活化
第十五節 靈寶與上清之法籙
第十六節 從正一籙到上清籙
第四章 授度
第十七節 授度體系的經緯框架
第十八節 授度儀式的結構分析
第十九節 授度儀式的符號象徵
第二十節 升度儀式與義理考察
餘論
附錄 近世法籙授度六題
引言
附錄一、宋元之際道教的三點轉變
附錄二、法職授度體系的三個要素
附錄三、江西修水《都功篆》小考
附錄四、三種法篆授度文憑小考
附錄五、近代上海道教科儀資料中的法篆授度
附錄六、甘肅省民勤縣《坐靖參傳》概要
參考書目


道教大辭典(精)
編者:吉宏忠
責編:王媛//蘇軼穎//徐傑//胡全紅//劉瑾
ISBN號:9787532650569
出版社:上海辭書出版社
版印次:1版 1次
開本1:6開
裝幀:精裝
頁數:696
出版時間:2020-06
印刷時間:2020-06
編輯推薦
本辭典由上海道教協會組織道友聯合學術界匠心打造。以二十大類、五千餘條詞目介紹了始於中國本土,現已走向世界的道教文化。本辭典承上啟下,是改革開放以來國內第三部比較齊全的道教專業辭典,吸收了百年來道教研究的成果,以實事求是為編纂原則,助力於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展現道教界在改革開放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實施下的新面貌。
內容介紹
《道教大辭典》是由上海市道教協會組織編纂的專業辭典。
本辭典分為二十大類,包括:總論、教派、人物、教義、經籍、神仙、科儀、法術、教制、洞天福地與名山宮觀、養生、外丹、內丹、文學藝術、節慶與民俗、科學技術、史事、研究、港澳台道教、海外道教。各大類下又按相應原則劃分小類。此分類體系純為方便檢索之用,並不代表嚴格的學科體系。收有四則附錄,分別為《張天師世家名錄》《道教年度節慶日誌》《中國道教協會歷屆理事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一覽表》《道教歷史與中外大事對照年表》。
本辭典是介紹道教的歷史、文化和現狀的大型專科辭典。共收有詞目五千餘條。辭典內容涵蓋:道教總類、宗派、社團組織、道家和道教人物、教義、經籍、神仙、戒律、節慶、名山宮觀、內外丹術、養生術、道教與古代科技、道教與文學藝術、道教重大史實和活動、道教研究機構、道教研究著述、道教在海外的傳播等方面。其中所收當代道教組織及其活動、當代重大事件和當代道教研究機構、道教出版物等,以2012年末為截止期限。
本辭典綜合吸收了百年來道教研究的成果,並且秉承實事求是的原則,力圖客觀地反映近四十年來,海內外道教界在改革開放時期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貫徹落實下出現的新事物以及中國傳統文化振興的新面貌。
目錄
編者的話 1
序言 1-2
凡例 1
類目表 1-5
詞目分類索引 1-49
詞目拼音索引 1-47
正文 1-649
附錄 650-696
一、張天師世家名錄 650-654
二、道教年度節慶日誌 655-657
三、中國道教協會歷屆理事會會長、副會長、秘書長一覽表 658
四、道教歷史與中外大事對照年表 659-696

道學通論(2018年修訂版)
作 者:胡孚琛
ISBN9787520128322
頁 數:710頁
出版社: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8年6月
裝 幀:精裝
開 本:32開
內容簡介:
該書共分六篇,分別為道學篇、道教篇、方術篇、丹道篇、道藏篇、創新篇,分上下兩編出版。上編包括湯一介、黃心川、葉秀川三位先生分別為本書寫的序,及道學篇、道教篇、附錄(創新篇);下編包括方術篇、丹道篇、道藏篇。本書探討了道學的現代意義和發展前景,介紹了道學的養生方術,探索了道學方術中的科學內涵,並以考據學的方法,考證了歷代道書的規模,道經出世情況和《道藏》編撰史。全書涵蓋了道家哲學、道教史、術數學、養生學、醫學、道教文獻學等整個道學文化的學術領域,適合大專院校師生、學術界、企事業單位的道學愛好者及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社會各界人士閱讀。
關於作者:
胡孚琛,1964年考上南開大學化學系讀書,深得著名化學家、教育家、南開大學校長楊石先教授的賞識和親切教誨。 1969年畢業後在醫療衛生部門、化學技術部門工作,學習中西醫學的知識與實務經驗。 1979年考取著名物理學家、中山大學副校長黃友謀教授的研究生,從事自然科學技術史與資訊理論的學習與研究,1982年畢業分派到山東大學任教。 1984年考取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系的博士研究生,指導教授為中國哲學史家、道學家王明研究員。 1988年取得哲學博士學位,並在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任職。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研究員、哲學所博士後站指導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指導教授、全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會長。
目錄:
上 編
湯一介先生序/001
黃心川先生序/005
葉秀山先生序/009
道 學 篇
第一章 為道學正名/003
第二章 道學的文化淵源/010
第三章 傳統文化與道學之演變/016
第一節 春秋戰國時期哲學的突破/016
第二節 中國的國情與諸家學派/022
第三節 道家學術之形成與演變/030
第四節 道家學術的發展線索/037
第五節 道學的八大支柱/048
第六節 道學的人格略述/057
第四章 道學的中心思想/064
第一節 道學的道論/064
第二節 中和德/068
第三節 破除諸誤解/073
第四節 常道舉要/081
第五章 道學文化的現代意義/096
第一節 世紀之交的科學、哲學與宗教/096
第二節 道學文化對現代社會的啟示/105
第三節 道學與21世紀的新文化/111
道 教 篇
第一章 何謂道教/123
第一節 道教的定義/123
第二節 道教所產生的條件/124
第三節 道教的特徵/129
第二章 道教的發展史/138
第一節 方仙道、黃老道和巫鬼道/140
第二節 漢末早期道教/146
第三節 魏晉時期過渡性的道教/156
第四節 南北朝道教的改革與成熟/174
第五節 隋唐五代道教的繁榮與國教化/184
第六節 宋遼金元時期道教的繁衍與創新/196
第七節 明清道教的衰落與世俗化/211
小 結/223
第三章 道教的科儀、齋戒與戒律/227
第四章 道教的現況與前景/230
第一節 道教發展的現況/231
第二節 我國內地主要道觀和道士們的生活/236
第三節 道教發展的前景/240
創 新 篇
21世紀的新道學文化戰略中國道學文化的綜合創新/255
全球化浪潮下的民族文化再論21世紀的新道學文化策略/285
道學文化的新科學觀/329
21世紀科學革命的思考再論道學文化的新科學觀/3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