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中國音樂美學史 +《禮記 樂記》《聲無哀樂論》註譯與研究+音樂之道的探求:論中國音樂美學史及其他(共3冊)
NT$ 1990  

中國音樂美學史 +《禮記 樂記》《聲無哀樂論》註譯與研究+音樂之道的探求:論中國音樂美學史及其他(共3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2.jpg

中國音樂美學史


作  者:蔡仲德 著 著


出 版 社:人民音樂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年09月01日


頁  數:868


裝  幀:精裝


ISBN:9787103027707


內容簡介

《中國音樂美學史(修訂版)》對中國音樂美學史的對象、分期與特徵,對貫穿中國音樂美學史中的主要思潮與基本問題,對研究古代音樂美學思想與建立現代音樂美學體係作了研究。

《中國音樂美學史(修訂版)》以六十多萬字的容量論述我國古代從西周至清末的音樂美學發展歷程,既有代表性人物、著作的個案研究,又有線狀的歷史梳理,還有對已有美學觀念的評論,是一部資料引據宏富、學術視野開闊的研究性著作。

作者簡介

蔡仲德 著 著

蔡仲德,浙江紹興人。 1937年生。 1960年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現為中央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1979年起研究中國音樂美學史,1993年起研究中國文化與士人格。著有《中國音樂美學史》、《中國音樂美學史資料註譯》、《音樂之道的探索――論中國音樂美學史及其他》、《馮雄壯地先生年譜初編》、《艱難的涅盤――論“五四”與中國文化的轉型》等。編有《三松堂全集》,《宗璞文集》及《蔡元培研究》等。

目錄

●緒論

一、中國音樂美學史的對象

二、中國音樂美學史的分期

三、中國音樂美學史中的儒道兩家思想

四、中國音樂美學史中始終討論的幾個問題

五、中國古代音樂美學思想的特徵

六、研究古代音樂美學思想與建立現代音樂美學體系的關係

第一編萌芽時期

第一章孔子前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概述

第二節虢文公等人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節幾對審美範疇

第四節結語

第二編百家爭鳴時期

第二章概述

第三章孔子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孔子其人

第二節審美理想——“文質彬彬”、“盡善盡美”

第三節審美準則——“思無邪”、“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第四節正樂的主張與實踐——“樂則《韶》、《舞》,放鄭聲”

第五節對音樂社會功能的估價——“移風易俗,莫善於樂”

第六節結語

第四章墨子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墨子其人

第二節“非樂”思想介紹

第三節“非樂”思想評估

第五章孟子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孟子其人

第二節“耳之於聲也,有同聽焉”

第三節“樂之實,樂斯(仁、義)二者”

第四節“與民同樂”

第五節結語

第六章《老子》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老子其人,《老子》其書

第二節“音聲相和”

第三節“五音令人耳聾”、“樂與餌,過客止”

第四節“大音希聲”

第五節結語

第七章《莊子》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莊子其人,《莊子》其書

第二節對自然之樂的推崇

第三節對儒家禮樂的批判

第四節對適性之樂的倡導

第五節“心齋”、“坐忘”——對音樂審美心理特徵的描述及其他

第六節結語

第八章荀子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荀子其人

第二節論音樂的特徵——“審一定和”、“窮本極變”

第三節論音樂的功用——“治人之盛者也”

第四節論音樂的審美——“以道製欲”、“美善相樂”

第五節論音樂的取捨——“貴禮樂而賤邪音”

第六節結語

第九章商鞅、韓非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商鞅的社會政治思想與音樂主張

第二節韓非的社會政治思想與音樂思想

第十章《管子》、《呂氏春秋》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管子》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呂不韋其人,《呂氏春秋》其書

第三節《呂氏春秋》的宇宙圖式及音樂在其中的意義

第四節《呂氏春秋》論音樂的本源

第五節《呂氏春秋》論音樂的度量

第六節《呂氏春秋》論音樂的審美

第七節《呂氏春秋》論音樂與政治的關係

第八節對《呂氏春秋》音樂美學思想的評估

第十一章其他儒家經典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周易》、《尚書》、《儀禮》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周禮》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編兩漢時期

第十二章概述

第十三章《新語》、《新書》、《韓詩外傳》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新語》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新書》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節《韓詩外傳》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十四章《淮南子》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劉安其人,《淮南子》其書

第二節關於音樂的“無”與“有”、“本”與“末”

第三節關於音樂的“天”與“人”

第四節關於音樂的“內”與“外”

第五節關於音樂的“主”與“客”

第六節關於音樂的“悲”與“樂”、“一”與“多”、“古”與“今”

第七節結語

第十五章董仲舒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董仲舒其人

第二節“子孫長久安寧數百歲,此皆禮樂教化之功也”

第三節“作樂者,必反天下之所始樂於己以為本”

第四節“先質而後文”及其他

第五節結語

第十六章《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作者與文獻問題

第二節對先秦各家的批判總結

第三節對音樂本源問題的深入探討

第四節對音樂特徵問題的深入探討

第五節提出成熟形態的“天人合一”音樂美學思想

第六節其他方面的貢獻

第七節結語,兼論《毛詩序》

第十七章《史記》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司馬遷其人,《史記》其書

第二節論音樂與自然的關係

第三節論音樂與人及社會的關係

第四節論音樂的“天人感應”

第五節結語

第十八章《禮記》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論禮樂的起源、本源與功用

第二節論“禮樂之原”與“無聲之樂”

第三節論樂教、樂制及以樂示禮

第十九章兩漢之際著作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說苑》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法言》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節《新論·琴道》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四節樂緯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五節《白虎通·禮樂》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十章《漢書》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班固其人,《漢書》其書

第二節論樂律

第三節論禮樂

第四節論民歌

第二十一章兩漢樂賦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王褒《洞簫賦》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傅毅《舞賦》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節馬融《長笛賦》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十二章東漢其他著作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一節《論衡》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第二節《太平經》中的道教音樂美學思想

第三節《琴操》、《風俗通·聲音》的音樂美學思想

……

第四編魏晉—隋唐時期

第五編宋元明清時期

附錄

初版後記

修訂版後記



音樂之道的探求:論中國音樂美學史及其他


作  者 : 蔡仲德


ISBN 號 : 9787806672358


出  版  社 : 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 : 2003-03-01


版  次 : 1


頁  數 : 647


裝  幀 : 精裝


開  本 : 32開


內容介紹

“論中國音樂美學史及其他”,是作者在中國美學史領域辛勤耕耘二十餘年的一個總結,闡述了作者對於音樂之道的認識,也就是對於中國音樂出路的回答——一個人本主義的認識與回答。本書所論以中國音樂美學史為主,共收入論文36篇,計40萬字左右,全書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論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第二部分,論中國現代音樂美學與西方美學;第三部分,論古代音樂美學影響現代音樂美學與音樂實踐的重大問題;第四部分,論中國現代音樂及其史踪。

本書是作者二十餘年治學心血結晶,對《樂記》、《聲無哀樂論》研究中有重大突破事項。

目錄

郭店楚簡儒家樂論試探


對道家音樂美學思想的歷史考察


——兼與蔣孔陽先生商榷


從“音聲相和”說起


——再論《老子》音樂美學思想,兼與李曙明君商榷


《樂記》作者辨證


《樂記》作者再辨證(三題)


《樂記》作者再再辨證


——與呂驥先生商榷


與李學勤先生辯《樂記》作者問題


——兼論學術信息交流


《樂記》哲學思想辨析


《樂記》思想的唯心論實質難以否定


——答李業道先生


《樂記》音樂思想述評


河間獻王劉德評傳


評呂驥著《(樂記)理論探新》


《苟子·樂論》與《樂記》


——為紀念孔子誕辰2550週年而作


“越名教而任自然”


——試論嵇康及其“聲無哀樂”的音樂美學思想


(附嵇康年表)


“躁靜者,聲之功也”


——再論“聲無哀樂”論的美學意義,兼與李曙明君商榷


嵇康《養生論》等篇中的音樂美學思想


阮籍、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異同論


——兼論其整體思想與人格之異同


《管錐編》、《談藝錄》樂論商兌(四則)


關於中國古代音樂美學研究


——香港中國音樂美學研討會專題評論


關於中國音樂美學史的若干問題


青主音樂美學思想述評


為李斯特一辯


——就其音樂美學思想答李曙明君,兼與於潤洋、關伯基


君商榷


論鄭聲


聚訟千年的一樁公案


——從韓愈聽琴詩說到“平和”審美觀


形象·意象·動象


——關於“音樂形象”問題的思考


從李贄說到音樂的主體性


《音心對映論》質疑


“和律論”質疑


——兼論《樂記》


“和律論”再質疑


——兼評李曙明君之東西方音樂美學比較研究及其方法


從“和律論”說到音樂作品及其存在方式


我看流行音樂


音樂創新之路究竟應該怎樣走


——從譚盾作品音樂會說起


答明言書


走出誤區,復歸人性


——我看現代音樂


出路在於“向西方乞靈”


——關於中國音樂出路的人本主義思考


反映論還是主體論?


——從音樂本質的論爭說到中國音樂的出路


後記



《禮記·樂記》 《聲無哀樂論》註譯與研究


作  者:蔡仲德 著


出 版 社:崇文書局


出版日期:2023年07月01日


頁  數:336


裝  幀:精裝


ISBN:9787540373085


主編推薦

蔡仲德:馮友蘭之女宗璞的丈夫;開創了中國音樂美學史的研究

內容簡介

本書初版名為《<樂記><聲無哀樂論>註釋與研究》,於1997年由中國美術學院出版社出版,2023年崇文書局再版,與原版相比,篇目做了調整,內容更加集中。

本書收錄了作者對《樂記》《聲無哀樂論》《荀子·樂論》和阮籍《樂論》的原典註譯,及相關的代表性論文,以探求中國哲學中的音樂美學思想。其中,對比研究了《樂記》與荀子的樂論思想、嵇康“聲無哀樂論”和阮籍的“樂論”思想,集中展現了先秦、魏晉時期的禮樂文化。

目錄

●《禮記·樂記》註譯與研究1

《樂記》註譯3

樂本篇6

樂象篇20

樂言篇30

樂化篇35

樂施篇42

樂論篇47

樂禮篇54

樂情篇61

賓牟賈篇65

師乙篇79

魏文侯篇83

附:《荀子·樂記》註譯94

論《樂記》的音樂美學思想113

一、對先秦各家的批判總結113

二、對音樂本源問題的深入探討116

三、對音樂特徵問題的深入探討124

四、提出成熟形態的“天人合一”音樂美學思想134

五、其他方面的貢獻140

六、結語,兼論《毛詩序》145

《荀子·樂論》與《樂記》——為紀念孔子誕辰2550週年而作153

嵇康《聲無哀樂論》註譯與研究159

《聲無哀樂論》註譯161

附:阮籍《樂論》註譯223

“越名教而任自然”——試論嵇康及其“聲無哀樂”的音樂美學思想253

一、魏晉風度與嵇康的人格美253

二、“聲無哀樂”論介紹266

三、“聲無哀樂”論剖析271

四、關於“聲無哀樂”論的幾個問題283

五、“聲無哀樂”論的意義301

結束語311

阮籍、嵇康音樂美學思想異同論——兼論其整體思想與人格之異同312


中國音樂美學史 +《禮記 樂記》《聲無哀樂論》註譯與研究+音樂之道的探求:論中國音樂美學史及其他(共3冊)
NT$199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