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貼敷治療學(第2版)(針灸專家、中國中醫科學院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傳承博士後合作導師、首都國醫名師田從豁教授
作者: 田從豁、彭冬青 主編
ISBN號: 9787513219693
頁碼:661
出版社: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內容介紹
全書分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從宏觀上介紹了貼敷療法的發展歷史、作用原理、應用範圍、特點及現代研究。中篇介紹了貼敷常用藥物的作用及不同劑型的製造及功用。下篇則對內、外、骨傷、婦、兒、皮膚、五官等科近200種常見病,以病為綱(採用西醫病名為主,對於尋找對應西醫疾病病名困難的仍應用中醫病名),以古書中記載的貼敷方為目,分別介紹具體的製法及臨床操作及注意事項,同時整理古書中記載的貼敷應用醫案形成古代醫案選錄,並通過CNKI檢索現代文獻形成現代臨床報導。同時請田從豁教授對每種疾病的治療情況作名醫點評。力求、簡易、實用、。附篇中介紹了田從豁教授的生平及成就、貼敷治療操作規範等。
作者簡介
彭冬青,北京市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碩士,北京市昌平區中醫醫院針灸科副主任醫師,北京針灸學會穴位貼敷分會委員,師從第二批全國名老中醫藥專家田從豁教授、唐玉秀教授和原中國針灸學會腧穴分會秘書長、博士生導師耿恩廣教授,發表論文10餘篇,獲得第三屆北京中醫藥青年科技論文二等獎及第十屆北京青年優秀科技論文獎,參編《針灸寶庫――賀普仁臨床點評本》。
田從豁,教授自1951年開始專門從事針灸醫療、科研、教學工作,臨床經驗豐富,治療效果突出,深受國內外廣大患者好評。尤其擅長治療胃腸病、哮喘、中風後遺症、精神緊張症、各種痛證、風濕、男女性功能減退、不孕症、痛經、小兒厭食症、大腦發育不全等。其“冬病夏治消喘”治療哮喘的研究,曾獲部級成果獎。著有《針灸醫學驗集》、《中國灸法集粹》、《針灸百病經驗》(西文版)、《古代針灸醫案釋按》等著作計數百萬字。田從豁教授不僅在國內培養了大批針灸人才,還長期以針灸專家身份赴朝鮮、阿爾及利亞、法國、羅馬尼亞、瑞士、波蘭、日本、泰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進行醫療、教學工作,為針灸在世界的傳播作出了卓越的貢獻。
目錄
上篇基礎知識
第一章穴位貼敷療法的歷史與發展
第二章穴位貼敷療法的理論依據與作用原理
第三章穴位貼敷療法的應用範圍與優勢
第四章穴位貼敷療法的用藥原則與敷藥操作
第五章常用貼敷經絡腧穴
第一節經絡的作用
第二節腧穴的主治特點和規律
第三節貼敷療法常用穴位與主治病症
第四節臍的經絡關係
第六章穴位貼敷療法的現代研究
第一節穴位貼敷療法對呼吸系統功能的調節作用
第二節穴位貼敷療法對心血管系統功能的調節作用
第三節穴位貼敷療法對消化系統功能的調節作用
第四節穴位貼敷療法對神經系統功能的調節作用
第五節穴位貼敷療法對骨傷科疾病的調節作用
第六節穴位貼敷療法治療腫瘤的作用機制
第七章穴位貼敷療法目前存在的問題和開發前景
中篇貼敷常用膏藥
第八章常用貼敷中藥
第九章常用貼敷膏藥的劑型、分類及功用主治
第一節敷藥劑型
第二節常用貼敷劑型製法、貼敷方法及注意事項
第三節膏藥的分類
下篇常見病症治療
第十章呼吸系統病症
第一節感冒
第二節咳嗽
第三節哮喘
第四節肺結核
第五節肺膿瘍
第十一章心血管系統病症
第一節心悸
第二節心絞痛
第三節高血壓
第十二章消化系統病症
第一節瘧疾
第二節嘔吐
第三節胃痛
第四節腹痛
第五節黃疸
第六節腹瀉
第七節病毒性肝炎
第八節痢疾
第九節便秘
第十節霍亂
第十一節呃逆
第十二節胃下垂
第十三節腹脹
第十四節脅痛
第十五節食道梗阻
第十六節消化不良
第十七節高脂血症、脂肪肝
第十八節肝硬化
第十九節腹部腫塊(癮瘕積聚)
第二十節結胸
第十三章神經精神系統病症
第一節頭痛
第二節三叉神經痛
第三節臂叢神經痛
第四節中風
第五節眩暈
第六節面癱
第七節面肌痙攣
第八節痿證
第九節癲癇
第十節精神失常
第十一節失眠
第十二節抑鬱症
第十三節癡呆
第十四節奔豚
第十四章風濕免疫系統病症
第一節風濕性關節炎
第二節類風濕性關節炎
第三節痛風
第十五章內分泌代謝系統病症
第一節糖尿病
第二節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
第三節肥胖症
第十六章泌尿生殖系統病症
第一節水腫、鼓脹
第二節關格
第三節泌尿系感染
第四節癃閉
第五節尿失.禁
第六節陽痿
第七節早洩
第八節遺精
第九節陰莖異常勃起
第十節男子不育
第十一節縮陽
第十二節夾陰傷寒
第十三節房事暈厥
第十四節下焦蓄血
第十七章急症
第一節暈厥
第二節虛脫
第三節中暑
第四節高熱
第五節痧症
第六節出血症
第十八章外科病症
第一節流行性腮腺炎
第二節急性乳腺炎
第三節乳腺增生
第四節急性闌尾炎
第五節直腸脫垂
第六節痔瘡
第七節疔瘡、癰、癤
第八節疝氣
第九節前列腺增生症
第十節單純性甲狀腺腫
第十一節肝膿瘍
第十二節膽囊炎、膽石症
附:膽道蛔蟲症
第十j節腸梗阻
第十四節腸麻痺
第十五節淋巴結核
第十六節壞疽
第十七節下肢慢性潰瘍
第十八節凍瘡
第十九節燒傷、燙傷
第二十節毒蛇咬傷
第二十一節破傷風
第二十二節狂犬病
第二十三節腳氣
第十九章骨傷科病症
第一節跌打損傷
第二節腱鞘囊腫、腱鞘炎
第三節骨髓炎
第四節顳下頜關節功能紊亂綜合徵
第五節外傷骨折
第六節落枕
第七節頸椎病
第八節肩關節周圍炎
第九節腰痛
第十節腰椎間盤突出症
第十一節骨質增生
第十二節股骨頭缺血壞死
第十三節足跟痛
第十四節肱骨外上髁炎
第二十章婦科病症
第一節月經不調
附:經行吐衄
第二節痛經
附:上環後腹痛
第三節閉經
第四節功能性子宮初血
第五節絕經前後諸症
第六節陰道炎
第七節不孕症
第八節子宮脫垂
第九節慢性盆腔炎
第十節子宮肌瘤
第十一節子宮內膜異位症
第十二節妊娠諸症
第十三節臨產前後諸症
附:熱入血室
第二十一章兒科病症
第一節小兒遺尿
第二節小兒驚厥
第三節小兒疳積
第四節小兒積滯
第五節小兒腦性癱瘓
第六節小兒弱智
第七節小兒注意力缺陷多動症
第八節小兒臍部疾患(臍濕、臍炎、臍瘡、臍腫、臍疝、臍血)
第九節小兒咳喘
第十節小兒腹瀉
第十一節小兒疝氣
第十二節小兒腹痛
第十三節小兒厭食症
第十四節小兒癃閉
第十五節小兒水腫
第十六節小兒蛔蟲病
第十七節小兒汗證
第十八節小兒夜啼
第十九節小兒麻痺症
第二十節小兒鵝口瘡
第二十一節小兒感冒、發熱
第二十二節小兒麻疹
第二十三節小兒水痘
第二十四節小兒白喉
第二十五節小兒百日咳
第二十六節小兒蛇舌
第二十七節小兒尿布性皮炎
第二十八節小兒貧血
第二十九節新生兒破傷風
第三十節新生兒二便不通
第三十一節新生兒黃疸
第二十二章皮膚科病症
第一節蕁麻疹
第二節帶狀皰疹
第三節丹毒
第四節扁平疣
第五節神經性皮炎
第六節接觸性皮炎
第七節斑禿
第八節疥瘡
第九節頭癬
第十節手足癬
第十一節甲癬
第十二節雞眼
第十三節顏面斑(顏面雀斑、色素痣、壽斑、黃褐斑)
第十四節白癜風
第十五節鬚髮早白
第十六節酒糟鼻
第十七節粉刺
第十八節濕疹
第十九節膿皰瘡
第二十節褥瘡
第二十三章五官科病症
第一節急慢性結膜炎
第二節麥粒腫
第三節近視
第四節耳聾、耳鳴
第五節中耳炎
第六節鼻竇炎
第七節過敏性鼻炎
第八節牙痛
第九節咽喉腫痛
第十節口腔潰瘍
第十一節失音
第二十四章其他
第一節自汗、盜汗
第二節癌病
第三節慢性疲勞綜合徵
第四節抗衰老
第五節戒菸
附篇
附一田從豁教授介紹
附二紀念廣安門醫院開展冬病夏治消喘膏治療慢性氣管炎和支氣管哮喘五十週年田從豁講稿
附三針灸技術操作規範第9部分:穴位貼敷
主要參考文獻
內容簡介
全書分為上、中、下、附四篇。上篇從宏觀上介紹了貼敷療法的發展歷史、作用原理、應用範圍等。中篇介紹了貼敷常用藥物的作用及不同劑型的製造及功用。下篇則對內、外、骨傷、婦、兒、皮膚、五官等科近200種常見病,以病為綱,以古書中記載的貼敷方為目,分別介紹具體的製法、臨床操作及注意事項。

中醫特色貼敷療法和處方
作者:朱慶文 主編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2-01
ISBN:9787122285362
頁碼:262
版次:1
裝幀:平裝-膠訂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貼敷療法適用於臨床各科疾病,不僅在外、骨傷、皮膚、五官、肛腸等科疾病的方面顯出特色,而且對內科、婦科疾病也有顯著療效,尤對老幼虛弱之體、攻補難施之時、不肯服藥之人、不能服藥之症,更有內服法所不具有的諸多優點,故療法從古至今一直受到臨床醫家關注。隨著一些內服藥物的毒副反應、耐藥性等問題的出現,中藥貼敷療法正在受到重視。
內容介紹
貼敷療法是傳統中醫外治方法的一種,數千年來一直應用於中醫臨床,具有使用方便、療效突出等優點。 “三伏貼”療法作為貼敷療法的一種,已被廣泛應用於。貼敷療法在外科、骨傷科、皮膚科、五官科、肛腸科等疾病的方面具有特色,而且對內科、婦科疾病也有顯著療效。本書圖文並茂,收集整理了療效確切的驗方和秘方數百首,介紹了處方組成、制法和使用方法,內容豐富,實用性強。本書適用於臨床各科醫師、藥師和相關研究人員閱讀,尤其適用於基層和社區醫療機構從業人員選方療疾。
目錄
基礎篇
章 概述 2
第二章 貼敷療法的作用機制 5
第三章 貼敷藥的常用劑型 8
第四章 貼敷療法的注意事項 15
臨床篇
章 內科常見病 18
節 面癱(口僻) 19
第二節 痺證 26
第三節 便秘 48
第四節 泄瀉 50
第五節 痢疾 51
第六節 哮病(哮喘) 52
第七節 肺脹 58
第八節 癃閉 60
第九節 淋證 61
第十節 慢性前列腺炎 62
第十一節 血證 63
第十二節 水腫 65
第十三節 梅核氣 67
第十四節 胸痺 68
第十五節 咳嗽 70
第十六節 痛症 74
第十七節 消渴 78
第十八節 失眠(不寐) 79
第十九節 胃脘痛 80
第二十節 痞滿(功能性消化不良) 82
第二十一節 脅痛 82
第二十二節 臌脹 86
第二十三節 三叉神經痛 89
第二十四節 眩暈 91
第二十五節 遺精 92
第二十六節 頭痛 92
第二十七節 汗證 94
第二十八節 耳鳴 96
第二十九節 過敏性鼻炎 97
第三十節 陽痿 98
第三十一節 腰痛 99
第三十二節 慢性疲勞綜合徵 101
第三十三節 中風 102
第二章 外科常見病 104
節 燒傷 105
第二節 腱鞘囊腫 112
第三節 脫疽 113
第四節 疔瘡 114
第五節 凍瘡 115
第六節 有頭疽(癰) 118
第七節 創口不愈 122
第八節 毒蛇咬傷與毒蟲螫傷 123
第九節 糖尿病壞疽 124
第十節 流注 126
第十一節 附骨疽 127
第十二節 腸癰 128
第十三節 痔 129
第十四節 急性腰扭傷 131
第三章 骨科常見病 132
節 跌打損傷 133
第二節 傷筋 137
第三節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144
第四節 肱骨外上髁炎 145
第五節 感染性開放骨折 147
第六節 肩周炎 148
第七節 肋軟骨炎 150
第四章 皮膚科常見病 151
節 甲癬(灰指甲) 152
第二節 瘡瘍 152
第三節 瘰癧 155
第四節 風團(蕁麻疹) 157
第五節 老年皮膚瘙癢症 158
第六節 臁瘡 159
第七節 濕瘡(濕疹) 164
第八節 蛇串瘡(帶狀皰疹) 167
第九節 疥瘡 174
第十節 褥瘡 175
第十一節 手足皸裂 181
第十二節 銀屑病 182
第十三節 皮膚瘙癢症 184
第十四節 腳濕氣 185
第十五節 病毛囊炎 186
第十六節 旋耳瘡 187
第十七節 癬 187
第十八節 黃水瘡 188
第十九節 疣 189
第五章 婦科常見病 192
節 乳癖 193
第二節 痛經 197
第三節 倒經 202
第四節 崩漏 203
第五節 盆腔炎 203
第六節 癥瘕積聚 206
第七節 乳頭風 206
第八節 帶下病 207
第九節 不孕症 209
第十節 絕經前後諸證 210
第十一節 閉經 210
第六章 兒科常見病 212
節 厭食病 213
第二節 腹痛 215
第三節 腹瀉 216
第四節 咳喘 224
第五節 痄腮 229
第六節 驚風 234
第七節 遺尿 235
第八節 乳蛾(扁桃體炎) 238
第九節 濕疹 239
第十節 溢乳 241
第十一節 疳積 241
第十二節 盜汗 243
第十三節 面神經炎 244
第十四節 急性潰瘍性口炎 245
第十五節 水疝 245
第十六節 便秘 246
第十七節 尿布皮炎 248
第十八節 胎黃 249
第十九節 小兒感冒 249
第二十節 小兒淋巴結炎 251
第二十一節 脫肛 252
第二十二節 新生兒硬腫症 252
第二十三節 臍瘡 253
第二十四節 斜疝 253
第二十五節 鵝口瘡 254
第七章 美容 255
節 痤瘡 256
第二節 黃褐斑 260
第三節 美白 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