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單

《神文時代 谶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究》+《中古異相 寫本時代的學術、信仰與社會》 共2冊
NT$ 1980  

《神文時代 谶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究》+《中古異相 寫本時代的學術、信仰與社會》 共2冊

免郵費 貨到付款 七天鑒賞期

神文時代 谶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究 孫英剛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 數:489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裝 幀:精裝 

ISBN:9787532576173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著中古著述中的緯書內容,以及具體政治活動中所體現的緯學思想,探討中古時代知識、信仰與政治合法性的關係。 "緯書"相對"經書"而言,主要指"七緯",包括《易緯》、《詩緯》、《樂緯》、《尚書緯》、《春秋緯》、《禮緯》、《孝 經緯》及《論語謔》,其將經義的解釋與陰陽五行、天人感應等結合,詭為隱語,預決吉兇。 在王者仁政學說隨宋明理學興起之前,以天人感應和五德終始學說為基礎的緯學思想,始終是中古政治理論的核心。 與之相關的符瑞、災異、德運、佔候、天文、曆法、音律、堪輿等內容,是古人知識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其嚴密的內在邏輯,並且在當時的政治社會生活中發揮 著重要的作用。 在沒有現代政治理論可以憑藉的背景下,"太平"、"祥瑞"、"災異"、"天命"等等,是主要的政治語言。 而"龍圖"、"鳳紀"、"景雲"、"河清"等,是主要的政治符號。 本書所涉課題,不僅為中古知識、信仰世界的重要一環,又事關政治起伏與思想跌宕之......

目錄

●序言

緒論

一、神文與人文

二、天命與天道

三、預言與災祥

四、歷術與歷數

五、烏托邦與救世主

上篇 天命與預言

第一章 「洛陽測影」與「洛州無影」:中古知識世界與政治中心觀

一、「洛州無影」的文化衝突說

二、「洛陽測影」的知識邏輯與思想含義

三、黃旗紫蓋,終於入洛:洛陽測影與南北對峙

四、推算時間:洛陽測影與日長之瑞

五、武周政權與“洛州無影”

六、義淨與武周政權之關係

七、餘論

第二章 「黃旗紫蓋」與「帝出乎震」:中古時代術數脈絡下的政權對立

一、對峙南北:魏晉南北朝時期南方的政治宣傳

二、厭勝東南:「黃旗紫蓋」與隋唐長安城

三、天子之氣:雲氣佔與中古天命說

四、望氣西北:歸義軍時代的「龍興紫蓋」及其思想意義

五、帝出乎震:其意義變形與政權對峙

第三章 「太平天子」:中古時代的救世主主義與政治宣傳

一、貞觀十七年涼州瑞石出現的政治背景

二、作為政治理想的“太平”

三、作為符命的“太平天子”

四、“千年太子”

五、餘論:重新檢視李唐的神權譜系

第四章 金刀之讖:政治預言與宗教信仰的融合

一、金刀之讖的根源:「種族文化」說與「道教謔記」說

二、尋找新的理論基礎:「劉氏復興」與彌勒新佛

三、走向對立:唐代前期的彌勒叛亂與「金刀」之譫

四、信仰競爭與王權之爭:「真君出世」與「彌勒下生」

五、重新梳理「卯金刀」謔的演進過程

六、結論

中篇 祥瑞與災異

第一章 樂與政通:《景雲河清歌》的政治文化史研究

一、《景雲河清歌》的內容與背景

二、祥瑞與“作樂”

三、「像功德而歌舞」:唐代宮廷樂舞的政治語言

四、隋文帝「黃鐘一宮,不假餘律」的政治意涵

五、太平之樂與亡國之音:《樂緯》的分析

六、餘論:重新認識古人的知識

第二章 祥瑞抑或羽孽:五色大鳥與中古時代的政治宣傳

一、緯書中的“五色大鳥”

二、鳥情佔傳統中的“五色大鳥”

三、政治起伏中的“五色大鳥”

四、餘論:祥瑞還是羽孽?

第三章 佛教對陰陽災異說的化解:以地震、火災與武周革命為中心

一、謔緯與佛教之關係:一個思想背景

二、地震與“帝出乎震”——所謂武周時期“災異祥瑞化”

三、災異還是因緣:本土陰陽災異說的挑戰以及華嚴法藏對地震的不同解釋

四、明堂大火:陰陽災異說與佛教理論的再次交鋒

五、「火」還是「災」? ——圍繞著陰陽災異說的爭論

六、厭勝之道:「建章故事」與明堂重建

七、明堂大火與武則天的政策轉向

八、餘論

第四章 慶山還是祗閣都是山:重釋《寶雨經》與武周政權之關係

一、女身為帝和殺害父母說:《寶雨經》對武周政權的意義

二、山湧與五色雲:重讀《寶雨經》竄入部分

三、慶山說:從新豐慶山到萬年慶山

四、佛教的加入:從慶山到祗閣都是山

五、餘論:《寶雨經》與陰陽謔緯之關聯

下篇 歷數與歷術

第一章 「朔旦冬至」與「甲子革令」:曆法、謔緯與中古政治

一、中古時代曆法、讖緯、政治關係:一個思想背景

二、「上元」的涵義與隋唐政治起伏

三、作為王者貞祥的“朔旦冬至”

四、「甲子」的重要政治意義

五、餘論:隋唐時代衍散之緯學

第二章 「辛酉革命」說與龍朔改革:7—9世紀的緯學思想與東亞政治

一、唐高宗龍朔改元、改革的謎團

二、日本史料所見的「辛酉革命」說

三、「辛酉革命」所說的起源與隋及唐初政治、思想、知識之關係

四、日本文獻揭示的龍朔改革的內在邏輯與思想意義

五、結論

第三章 無年號與改正朔:安史之亂中肅宗重塑正統的努力──兼論曆法與中古政治之關係

一、肅宗去年號、改正朔之情形

二、肅宗對玄宗之區隔及肅宗之理論困境

三、肅宗之前的無年紀紀年

四、無年年紀的實質與肅宗的復古理想

五、餘論

附錄

動物異象與中古政治-評陳懷宇《動物與中古政治宗教秩序》

徵引文獻

書名索引

人名索引

專名索引

後記

再版後記


中古異相 寫本時代的學術、信仰與社社 余欣 著

出 版 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 數:415 

出版日期:2015年06月01日 

裝 幀:精裝 

ISBN:9787532576234

內容簡介

《中古異相:寫本時代的學術、信仰與社會》試圖重建中古時代學術的新圖景,嘗試從知識傳統的成立的諸相:知識的創造、複製和改編的過程,知識傳播與知識控制的方式,文本 輯的選擇性所隱含的文化心理與文化象徵,宗教儀軌與信仰觀念的滲透及其影響,個體情感與思維在知識生産中的作用等維度,重新思考方術與博物學在社會史、 思想史和文明目前的意義,尤其偏重於知識建構與文本形態、書寫行爲、使用實踐之間關係的省思。

目錄

●序(葛兆光)

導論:同相與異相

一 解題

二 總論

三 要義

上編 寫本時代的學輿術

第一章 史畢習染:從《漢謇》寫本看典籍傳承

一 史籍流布:敦煌、吐魯番文獻中的《漢書》殘卷

二 精英傳承:史傳與墓誌所記《漢書》學業與教化

三 歷史知識如何滲透社會成為大眾文化

四 結語:經典傳承的知識社會史意義

第二章 物怪易佔:板氏高昌王國的卜筮輿經畢

一 吐魯番新出《易雜佔》文書概觀

二 寫本錄及內容疏證

三 章前符號、卦符和坤字的寫法

四 「義保制困專」日略考

五 由《說卦》要抄本看高昌國的易學傳統

六 關於所謂「變卦象佔」問題

七 「六親佔」的理論與應用

八 文本結構及文獻整體性質

第三章 厭彈劾妖祥:絲路遺物所見人形方術探賾

一 引言:史坦因的困惑

二 從敦煌到京都:史料資訊鏈

三 空間、界限與辟邪:人形的功能性分析

四 文明在互動中演進:從東西方術交流看絲綢之路

第四章 觀風望氣:吐魯番文書殘存佔候之術鉤沉

一 德藏吐魯番「佔書」研究史

二 Ch 3316文書錄文與擬題

三 中國古代佔風術之濫覲

四 八方之風:「風」的概念與佔驗

五 巫與醫:風角術的實踐場域

六 風佔與佔候的學術源流

第五章 選擇推步:黑水城文獻孑餘日者術溯源

一 俄藏TK190文書定名併校錄

二 從「戎磨日」到「六日」:秦漢至宋元間擇日術的推衍

三 「五穀良日」與農事雜佔的技術傳統

四 黑水城方術文獻在中古敷術目前的價值

五 餘論:敦煌學突圍的再思考

下編 中古博物的林中路

第六章 附子考:藥物的東西交通史

一 「羅佛懸疑」之問題所在

二 附子及其同源性與形似藥物

三 原產地、實用價值與象徵意義

四 「薛愛華妙論」:舶來品的魅力泉源

第七章 蕪菁考:菜茹的風華博物誌

一 蕪菁栽培史與食物史新證

二 本草視野中的蕪菁

三 蕪菁的宗教意味

四 從東西文明交流看蕪菁

五 人與物的親睦世界:中古博物圖景的重繪

第八章 七寶考:佛寺寶藏的功能詮釋

一 佛教的供養觀念與“七寶”

二 敦煌佛寺所藏珍寶的功用

三 寶物與密教信仰

第九章 土貢考:沙州貢品的歷史情境

一 貢獻的經濟與政治涵義

二 唐宋時期土貢研究學術史

三 敦煌文獻中的土貢資料

四 從碁子到犁牛尾:貢物雜考

五 「物」與「心」:土貢所寫的意識形態

第十章 異物考:龜茲方物的文化想像

一 屈支灌:佛教潔淨觀念的導人

二 龜茲板:釋迦聖樹崇拜之一端

三 金頗黎:來自龜茲白王的珍獻

四 銀頗羅:襖教禮器的華麗變身

五 遊仙枕:異域勝境的奇幻津梁

六 虛實相生的龜茲:異物與異域的文化想像

徵引文獻

索引

後記



《神文時代 谶緯、術數與中古政治研究》+《中古異相 寫本時代的學術、信仰與社會》 共2冊
NT$1980
注: 我們會宅配送貨到您府上,請您注意查收。